唐代茶業:(一)茶禪的相互吸收和促進第 2 頁
唐代我國南方有哪些茶葉產地呢?陸羽在《茶經》中,對肅宗、代宗時的情況,作了這樣記述:山南有峽州、襄州、荊州、衡州、金州和梁州;淮南有光州、義陽郡、舒州、壽州、蘄州和黃州;浙西有湖州、常州、宣州、杭州、睦州、歙州、潤州和蘇州;劍南有彭州、綿州、蜀州、邛州、雅州、瀘州、眉州和漢州;浙東有越州、明州、婺州和臺州;黔中有思州、播州、費州和夷州;江南有鄂州、袁州和吉州;此外,還有嶺南的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等43州。過去一般都將《茶經》上列州之前的地名“山南”、“淮南”等稱之為“八道”。
這些地名在唐代確也曾作過道名,但不是同一時期的道名,所以,與其稱之為是道名,不如說成“八大茶區”為好。
具體這些茶區的茶葉生產情況又怎樣呢?舉例來說,如成都一帶的古茶區,這時除農戶的小塊茶園外,還出現了諸如張守?家的大型地主茶園。據載:“九隴居人張守?,家甚富,有茶園在陽平化仙居山內,每歲召采茶人力百余輩,男女傭工者雜之園中”①。顯然,采茶季節要雇一百多人的茶園,其生產就不是為自給而是以商品生產為目的了。《膳夫經手錄》對此記稱:“蜀茶南走百越,北臨五湖,……自谷雨已后,歲取數百萬斤,散落東下”②。再以浙西婺源一帶的情況為例,如《婺源諸縣都置新城記》載:“大和中,以婺源、浮梁(今江西景德鎮)、祁門、德興四縣茶貨實多,兵甲且眾,甚殷戶口,素自奧區”,于是升婺源為都,隸彼四邑,轄此一方兵刑課稅③。大和(827—835)是唐文宗的年號,這里清楚表明,婺源的升都和建造新城,就是因為其周圍茶葉生產和貿易急劇發展所引起的。這一點,張途在《祁門縣新修閭門溪記》中也有很好的說明。其載:祁門“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業于茶者七八矣。由是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每歲二三月,赍銀緡繒素求市將貨他郡者,摩肩接踵而至”①。這條史料講的是祁門,但所說“千里之內”,實際也包括上說婺源和整個贛東北、皖南的古代茶區在內。所有這些資料,都一致反映,唐代茶業的這些顯著發展,都是與開元后北方大興禪教、禪教倡導飲茶相聯系的。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