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發展史--中國古代茶具發展史初探第 4 頁
據史料記載,明代貴重的茶盞主要有"白定窯"的產品,白定即指白色定瓷窯,這種窯瓷為宋代建于定州。在定州,窯瓷茶盞上有素凸花、劃花、印花、牡丹、萱草、飛鳳等花式。又分紅、白兩種。時人辨別白定瓷的真偽,主要從是否白色滋潤,或見釉色如竹絲白紋等判定是否真品。因定州瓷色白,故稱"粉定",亦稱"白定"。盡管白定窯茶盞色白光滑滋潤,但是在明朝白定窯茶盞始終是作為"藏為玩器,不宜日用"。為什么這樣一種外表美觀的茶盞不能作為日用品呢?原因很簡單,古人飲茶時,要"點茶"而飲,點茶前先要用熱水燙盞。使盞變熱,如果盞冷而不熱的話,泡出來的茶色不浮,因此也影響到茶色和茶味。白定茶盞的缺點是"熱則易損"。即見熱易破裂,可謂是好看不好用,所以被明人作為精品玩物收藏。
碗,古稱"椀"或"盌"。先秦時期,又有"榶盂"一名。《茍子》說:"魯人以榶,衛人用柯"(原注:盌謂之榶,盂謂之柯)。《方言》又說:"楚、魏、宋之間,謂之盂。"可見椀、盌、榶、柯都是一種形如凹盆狀的生活用品,所以古人稱"盂"。現代人習慣上已把碗和孟清楚地分開了。
在唐宋時期,用于盛茶的碗,叫"茶榶"(碗),茶碗比吃飯用的更小,這種茶具的用途在唐宋詩詞中有許多反映。諸如唐白居易《閑眼詩》云:"晝日一餐茶兩碗,更無所要到明朝?quot;詩人一餐喝兩碗茶,可知古時茶碗不會很大,也不會太小,見韓愈《孟郊會合聯句》說:"云紜寂寂聽,茗盌纖纖捧"。纖纖多形容細。依此說,唐代茶碗確實不大是可以肯定的,而且也非圓形。
上述不難看出,茶碗也是唐代一種常用的茶具,茶碗當比茶盞稍大,但又不同于如今的飯碗,當是一種"纖纖狀"如古代酒盞形,從詩詞來看,唐宋文人墨客大碗飲茶,以茗享洗詩腸的那般豪飲,從側面反映出古代文人與飲茶結下不解之緣。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