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觸hiv病毒和齊多夫定的嬰兒出現線粒體缺失
科學家最近報導,hiv的孕婦所生下的嬰兒在出生后前兩年內細胞會出現線粒體數量的持續減少。而且如果嬰兒在圍產期內使用抗病毒藥物齊多夫定進行治療,這種線粒體的異常還會被加重。
miriam c. poirier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盡管在本研究中發現,這類患兒在線粒體數量減少的同時,染色體的端粒酶并未出現同時縮短的現象,但是對hiv感染者所生下的嬰兒使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后的情況應該進行長期隨訪觀察。
poirier等人在今年6月1日出版的《艾滋病》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大多數母親為hiv陽性,但自身為hiv陰性的兒童并沒有臨床癥狀。但是曾有研究報告這類患兒存在線粒體功能障礙,其中也包括有兩名兒童死亡。而且研究人員在接觸過核苷類似物的新生小鼠和猴子的胚胎中還發現,細胞的端粒酶縮短,因此容易發生腫瘤。
來自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poirier等人在對艾滋病的母嬰垂直傳播(wits)進行研究時,調查了30名hiv陰性母親,10名hiv陽性但未接受治療的母親和10名hiv陽性且在懷孕期間接受了抗病毒藥物齊多夫定治療的母親所生下的嬰兒。接受調查的所有嬰兒均未感染hiv。
研究人員使用的是一種新型聚合酶鏈式反應加免疫熒光檢測(pcr-cid)的高度敏感的檢測方法,分別在嬰兒出生當時、出生后1年、2年采集其白細胞,并進行dna檢測。線粒體的數量被定義為線粒體dna與細胞核dna的比值。
在上述三個時間點,各組之間都有顯著性差異。hiv陰性的母親所生的嬰兒這一比值范圍從442到515。在hiv陽性但未接受核苷類似物治療的母親所生嬰兒中,這一比值范圍從261到297。而在懷孕期間使用齊多夫定治療的目前所生的嬰兒中,這一比值的范圍從146到203。相比之下,嬰兒出生時以及一年以后白細胞中端粒酶長度在三組中都十分近似。
以往的研究曾經證實,hiv陰性的兒童接觸齊多夫定并不會增加其發生腫瘤的危險性。但是本研究的研究人員警告說:化學物質誘導發生的腫瘤往往需要20到30年的時間才能夠發展起來,也可能兒童接觸齊多夫定所造成的腫瘤發病危險的增加在其成年之后才能夠顯現出來。
poirier告訴路透社記者說,她們正準備開始進行第二項研究,了解嬰兒使用combivir(即lamivudine加齊多夫定)之后的影響。她說,盡管在母親體內的病毒rna水平較低,cd4細胞技術良好,但是在嬰兒體內仍然存在明顯的線粒體dna的缺失。而且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在其中六名嬰兒的臍帶中存在明顯的線粒體形態改變。poirier承認:我們對這一發現感到鎮靜,我們本以為只會有一些輕微的改變,并沒有想到改變會這么大。poirier還補充說:通過對使用了相同劑量combivir的猴子進行研究,我們發現臍帶中線粒體形態的改變和線粒體dna的缺失主要發生在大腦、心臟和骨骼中。poirier等人認為,因為在圍產期內使用抗逆轉錄藥物治療對于預防hiv病毒的母嬰垂直傳播有效,因此這種治療還需要繼續使用。但是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hiv感染且在妊娠期間接受了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母親所生的孩子需要進行長期隨訪觀察。
miriam c. poirier在接受路透社記者采訪時說,盡管在本研究中發現,這類患兒在線粒體數量減少的同時,染色體的端粒酶并未出現同時縮短的現象,但是對hiv感染者所生下的嬰兒使用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后的情況應該進行長期隨訪觀察。
poirier等人在今年6月1日出版的《艾滋病》雜志上發表文章指出,大多數母親為hiv陽性,但自身為hiv陰性的兒童并沒有臨床癥狀。但是曾有研究報告這類患兒存在線粒體功能障礙,其中也包括有兩名兒童死亡。而且研究人員在接觸過核苷類似物的新生小鼠和猴子的胚胎中還發現,細胞的端粒酶縮短,因此容易發生腫瘤。
來自美國國立癌癥研究所的poirier等人在對艾滋病的母嬰垂直傳播(wits)進行研究時,調查了30名hiv陰性母親,10名hiv陽性但未接受治療的母親和10名hiv陽性且在懷孕期間接受了抗病毒藥物齊多夫定治療的母親所生下的嬰兒。接受調查的所有嬰兒均未感染hiv。
研究人員使用的是一種新型聚合酶鏈式反應加免疫熒光檢測(pcr-cid)的高度敏感的檢測方法,分別在嬰兒出生當時、出生后1年、2年采集其白細胞,并進行dna檢測。線粒體的數量被定義為線粒體dna與細胞核dna的比值。
在上述三個時間點,各組之間都有顯著性差異。hiv陰性的母親所生的嬰兒這一比值范圍從442到515。在hiv陽性但未接受核苷類似物治療的母親所生嬰兒中,這一比值范圍從261到297。而在懷孕期間使用齊多夫定治療的目前所生的嬰兒中,這一比值的范圍從146到203。相比之下,嬰兒出生時以及一年以后白細胞中端粒酶長度在三組中都十分近似。
以往的研究曾經證實,hiv陰性的兒童接觸齊多夫定并不會增加其發生腫瘤的危險性。但是本研究的研究人員警告說:化學物質誘導發生的腫瘤往往需要20到30年的時間才能夠發展起來,也可能兒童接觸齊多夫定所造成的腫瘤發病危險的增加在其成年之后才能夠顯現出來。
poirier告訴路透社記者說,她們正準備開始進行第二項研究,了解嬰兒使用combivir(即lamivudine加齊多夫定)之后的影響。她說,盡管在母親體內的病毒rna水平較低,cd4細胞技術良好,但是在嬰兒體內仍然存在明顯的線粒體dna的缺失。而且研究人員還觀察到,在其中六名嬰兒的臍帶中存在明顯的線粒體形態改變。poirier承認:我們對這一發現感到鎮靜,我們本以為只會有一些輕微的改變,并沒有想到改變會這么大。poirier還補充說:通過對使用了相同劑量combivir的猴子進行研究,我們發現臍帶中線粒體形態的改變和線粒體dna的缺失主要發生在大腦、心臟和骨骼中。poirier等人認為,因為在圍產期內使用抗逆轉錄藥物治療對于預防hiv病毒的母嬰垂直傳播有效,因此這種治療還需要繼續使用。但是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對hiv感染且在妊娠期間接受了抗病毒藥物治療的母親所生的孩子需要進行長期隨訪觀察。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