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是把“雙刃劍”
當你感到疲勞的時候,靠在沙發上,欣賞優雅的樂曲,疲勞就會被驅走;當你感到苦悶的時候,坐在椅子上,聽著動聽的曲調,苦悶或許會被宣泄。不難感到,音樂是人類精神的升華,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音樂在我國歷史悠久。打開《呂氏春秋》,可以看到《大樂》、《侈樂》、《適音》、《古樂》、《音律》、《制樂》、《明理》等有關音樂、歌曲與人情性關系的專篇論述。
音樂還是治療疾病的一種手段,這在我國古醫書中就有記載。《黃帝內經》中曰:天有五音,人有五臟;天有六律,人有六腑……此人之與天相應也。現代研究表明,音樂對于人體健康的作用,主要通過節奏和旋律變化起到影響。
美國一位醫學家曾統計了35名美國已故著名音樂指揮的年齡,他們的平均壽命為73.4歲,高于美國男子的平均壽命5年。據德國、意大利等國家的調查,經常聽音樂的人比不聽音樂的人壽命通常要長5—10年。
如今,音樂已被引入胎教、嬰兒教育領域。專家認為,選用感情真摯、溫和、靜謐而又深沉的搖籃曲,對胎兒的成長能夠起到良好的作用,有助于早產兒康復增加體重;還能開啟嬰兒的智力。
但是,較少有人知道,對于嬰兒來說,音樂卻是把雙刃劍,不恰當地聽音樂,效果適得其反。經常給嬰兒聽音樂,有可能養成其沉默孤僻的性格,甚至喪失學習語言的能力。正當嬰兒開始學習語言時,家長若經常給孩子聽音樂,無意識中會使其受語言教育的環境被轉移,久而久之,孩子會對學習語言失去興趣,從而養成孤僻的性格。
另外,嬰兒一般不適宜聽節奏明朗、旋律較快的音樂,這是因為嬰兒正處于發育期間,聽覺器官很嫩,容易損害鼓膜、中耳聽骨、內耳聽覺細胞等。必須引起注意的是,千萬不要給孩子戴上立體聲耳機聽音樂,由于立體聲耳機印量較大,耳機閉塞外耳通道,立體音樂進入耳道內沒有回旋余地,更加容易刺激孩子的聽覺器官,使聽力受到損害。而且,孩子年齡越小,危害性越大。
很顯然,對于嬰孩來說,音樂治病又致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