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蒂利的故事”
泰國普吉島流傳著一個女孩的故事。當海嘯來臨之際,10歲的英國女孩蒂利首先發現了海天交匯之處的白色巨浪,她一下聯想到地理課本上關于巨浪的知識———就在圣誕節前,她還在思考老師布置的關于巨浪的討論題目。意識到災難即將降臨的她,立即說服了父母,并和他們一起動員海灘上游客撤離。當百余名游客剛剛抵達高地,海嘯便無情吞沒了這片海灘。
蒂利的故事宛如一朵奇葩,為這場不幸的災難增添了一絲亮色。感謝蒂利,她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素質教育,知識如何才能轉化為行動,并產生力量;感謝蒂利的父母,只有在一個平等、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中,父母才能有耐心,才能充分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見,而不是簡單粗暴地予以壓制;感謝蒂利一家,當災難來臨之際,他們并不是只想著自己的安危,而是積極主動地幫助他人脫離危險。
蒂利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學校教育、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的有機統一,及其巨大威力。當我們整天為未成年人教育憂心忡忡時,蒂利的故事似乎可以給我們更多的感悟。 (王多)
相關鏈接:
范圍較窄 師資缺乏 意識薄弱 防災教育要補課
警報驟響。在班主任指揮下,學生們用毛巾捂住口鼻,依次撤離火災現場,消防員用滅火機奮力救火。這是盧灣區復二小學日前進行的防火演習場景。近日,本市不少中小學和幼兒園相繼開展各種形式防災應急演習。
此次印度洋海嘯災難中,一個年幼的英國女孩使百余名游客幸免于難。這名女孩反應如此之快,緣于地理課上學到的海嘯特點和逃生方法。相比之下,我們的安全教育范圍較窄,主要集中于防火防盜防暴等方面,對可能遭遇的自然災害有所忽略。盧灣區教育局德育科老師認為,雖然在上海發生自然災害的概率不大,但隨著學生出國機會越來越多,完全有可能遭遇到危害性極大的自然災害,如地震、海嘯、火山爆發等,不能以我們這里不會發生為由,將之歸入學校安全教育的盲區。
師資力量缺乏,意識相對薄弱。據了解,本市迄今尚無統一的防災師資培訓。某高校曾打算舉辦突發事件預防與自救互救選修課師資培訓班,但發出60多份邀請函后,只有6所學校愿意派教師參加。在中小學地理、自然課中,都有涉及自然災害的內容,但不少任課老師坦言,他們基本不會把這些內容與防災教育聯系在一起教給學生。目前中小學生安全教育內容多以晨會、班隊會等形式展開,每逢寒暑假,學校也會發放安全教育材料,但學生普遍興趣不大,印象也不深。
有關部門表示,包括防災教育在內的安全教育,要根據學校地理位置、硬件設施和周邊環境,有針對地開展活動。演習要避免一陣風,應該讓師生始終繃緊防災之弦,再結合上課、文藝表演等方式,使防災意識深入人心。學校也可編寫安全教育手冊,運用漫畫、插圖和多媒體等元素,讓孩子樂于閱讀、便于接受。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