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欺負教孩子容忍還是反擊
這個問題不少家長都遇到過—
家長:馬先生 30歲
職業:自由撰稿人
寶寶年齡4歲
教孩子打回去是一種自我保護和正當防衛的方式,在競爭社會,教孩子學會反擊是非常必要的。
當然,我們不能教孩子去欺負別人,但若別人欺負到自己頭上來了,就應該反擊。孩子將來面對的是一個競爭社會,如果事事都教孩子寬容退讓,容易造成他形成軟弱怯懦的個性,無法做到自強自立。所以,讓孩子具有反擊精神,學會自我保護是非常必要的。
家長:駱女士 35歲
職業:公務員
寶寶年齡6歲
要從孩子身上找到問題的癥結,教給他正確的交往策略。
如果孩子經常受欺負,起碼可以說明一點:他的交往方式有問題,這對于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應該首先從自己孩子身上找到問題的癥結,幫他調整與同伴交往的策略,比如禮貌、協商、主動關心等,決不能強行要求他打回去。因為孩子本身對交往就有畏縮心理,萬一動了手也打不回去,他的心理壓力就更大,交往也就更不自如了。
家長:馬女士 32歲
職業:銀行會計
寶寶年齡3歲
應該從愛的角度出發,正面教育,正確引導,讓孩子學會寬容對人。
一般來說,孩子平時所受的欺負,無非就是被小朋友推了一把,如果沒有嚴重的傷害,家長完全沒必要大驚小怪,更不應該用打回去的方式進行反面強化。我們可以抓住這樣的事例對孩子進行適時的引導教育,讓他體會到這種行為會對別人造成傷害,是大家都不喜歡的,小朋友應該團結友愛,和氣相處。我的觀點是,要從培養孩子的愛心出發,盡可能地去淡化人與人之間的敵意,教孩子寬容待人。
家長:王先生 40歲
職業:私營企業管理者
寶寶年齡6歲
現代社會的競爭是知識能力的抗衡,暴力并不能使孩子取得成功。
我常教育孩子,對于小朋友間一般性的欺負行為,都應采取大事化小、息事寧人的態度。能夠把大事化小就是一種處事能力嘛,完全不必用暴力去抗衡,應該把心思花在學習和能力的提高上。學習成績好了,能力強了,別人自然也就不會看輕或輕易地欺負你了。至于對那些確實不講理的孩子,少跟他玩就是了。
家長:陳女士30歲
職業:行政人員
寶寶年齡4歲
孩子間的糾紛讓孩子自己去解決,才能讓他們在實踐中逐漸積累生活經驗。
孩子間的打鬧爭斗是平常事,是他們交往過程中必然要經歷的。孩子就是在今天吵明天好的過程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我們不能以成人的標準去衡量孩子的行為。父母應該有坦然的心態,順其自然,相信孩子通過摸索實踐,最終會找到交往的度,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家長:李女士28歲
職業:教師
寶寶年齡3歲
孩子不懂事,應該通過家長或老師來解決,以便幫助他們明辨是非。
確實有些孩子攻擊性特別強,喜歡欺負別人,我認為這個責任主要在于家長的教育。因為孩子畢竟年齡小,要靠家長來言傳身教,正確引導。我認為,如果孩子受了欺負,首先應該找對方的家長,讓他去嚴格教育自己的孩子。
老師對孩子間的交往也應有一定的指導、教育責任。對孩子的糾紛,如果家長不便直接介入,可以通過老師找欺負別人的孩子或其家長談話,協商教育。
編者的話:
上面幾位家長有代表性的看法,相信讀者也會有自己的分析和選擇。不錯,不少家長都希望孩子受到欺負時能夠積極反抗和自衛,以免養成懦弱的個性。但是,大多數家長同時又理智地認識到,打回去的教育并不能解決根本的問題—孩子間的打斗基本上都是暫時性、代表性的,并不存在原則上的敵意,他們今天吵明天好,在這一過程中互相磨合,逐漸學會交往。如果輕易地教孩子以動手方式來解決問題,就容易使孩子的爭斗升級,形成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的激烈局面,最終造成更大的傷害。更何況,成人社會中,暴力行為最終也要受到社會的譴責和法律的制裁。因此,教孩子正確的交往技巧,學會以智慧和能力取勝,才是孩子立足于未來社會,并在競爭中獲得成功的根本途徑。
- 相關文章
-
混齡班大孩子會否欺負小孩子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