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對待提速教育
5歲孩子4個月能識1千余字、算萬以內加減法,8-9歲小學畢業,13-15歲參加高考,隨著早期教育日益受重視,社會上涌現出一股提速教育熱,為此,一些望子成龍心切的家長不惜放棄送孩子上幼兒園甚至學校———這種現象使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嚴肅的問題:早期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學前孩子到底該學些什么?提速教育是否符合幼兒生理和心理發育規律?為此,記者采訪了北京市第一模范幼兒園和長期工作在幼教一線、有著豐富實踐經驗的幼兒園長及長期致力于幼兒心理學研究的專家。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卻大有學問
僅有肥料是不夠的
日前,記者來到北京市市級示范園率先掛牌單位———北京市第一幼兒園。這是鬧市中安靜的一隅,紅門、影壁、綠草茵茵的院落舊時是一座王府。雅致、干練的園長馮惠燕女士,在幼教一線已走過25個春秋,談到一幼的辦園特色,她簡明地告訴記者,該園特色是從藝術領域入手,以藝術為切入點,全方位培養孩子的能力。
記者隨馮園長參觀園舍。來到大(二)班門口,見小朋友們正坐在小桌前畫畫。看到我們走進來,他們朗聲問候:客人好!老師好!孩子們好!園長一臉笑意,親切答道。記者從小朋友們身旁走過,發現他們在興致盎然地畫卡車,但每人畫得都不同。一直靜靜地站在孩子身后的老師介紹說,孩子們是在老師帶領下,出去看完卡車后,回來畫畫的。因此,每幅畫皆具個人色彩,反映了他們各自的觀察和認識。咦?這個小朋友怎么畫了朵黑云彩?這是我戴墨鏡看到的!還有,烏云也是這樣啊!嗯,有道理。園長鼓勵道。大膽的求異思維!記者在不禁默嘆的同時,注意到門口墻上掛著小朋友們三八節那天,為各自媽媽畫的各式頭像。
馮園長對記者說,幼兒園階段,孩子獲取的知識應以感性知識為主。因此,我們盡量讓孩子們多接觸大自然,在帶他們郊游、逛公園等游樂活動中,點點滴滴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鼓勵他們觀察見到的事物,如美麗的花、蜻蜓、蝴蝶,用語言描述它們,采集它們的標本,用以寫生。再如,感到春風的柔和后,想想它和冬風有什么不同?春天來了,大自然有哪些表現……
大(一)班的孩子們湊在一處,正在看電視《阿凡提的故事》。瞧他們那副認真相,原來每人要認領其中一個角色,自己來演。老師介紹說,演戲時,無須照本宣科,孩子們可把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表現在角色身上。
據馮園長介紹,一幼的老師們善于尋找恰當方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們想說、敢說、會說。除演戲外,她們還常讓小朋友們續編故事結尾,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又啟發他們多角度思維。
由于中、大班孩子大都寄宿,老師便借此機會,培養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現在,大班孩子生活能夠完全自理,比如,他們會把自己帶的干凈衣服和換下來的臟衣服分別裝在兩個袋子里,放到自己的櫥柜中,每天換穿哪件內衣,井然有序。
對于即將上學的大班孩子,老師會帶他們去學校,觀察一年級學生一天之內要做的事兒。如,這一天要帶哪些東西,上課不能隨便去廁所,課間就要及時方便,且不能喝太多的水等。老師還會舉辦不同主題的活動,增加孩子對上學的認識。如,用廢舊物制作小書包,這個手工把孩子對書包功能的感知感受全都表達出來。
此外,老師還教孩子學習一些生活規矩,如禮讓、團結、尊重他人等禮貌行為。同時,注重強調機會人人均等,每年六一,全園400多孩子,每人都有登臺表演的機會。
早期教育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規律,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惠燕:早期教育是重知識灌輸,還是重能力培養?我認為重點應為后者。如將人生比作大廈,幼兒階段便是地基,要把地基打牢、打好,關鍵在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處世能力。交給孩子開門的鑰匙比帶他們進入房間更為合適。較強的忍耐力、適應能力及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索精神等對于成功比單純地擁有知識更為重要。
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究竟教什么、怎么教,卻大有學問
僅有肥料是不夠的
日前,記者來到北京市市級示范園率先掛牌單位———北京市第一幼兒園。這是鬧市中安靜的一隅,紅門、影壁、綠草茵茵的院落舊時是一座王府。雅致、干練的園長馮惠燕女士,在幼教一線已走過25個春秋,談到一幼的辦園特色,她簡明地告訴記者,該園特色是從藝術領域入手,以藝術為切入點,全方位培養孩子的能力。
記者隨馮園長參觀園舍。來到大(二)班門口,見小朋友們正坐在小桌前畫畫。看到我們走進來,他們朗聲問候:客人好!老師好!孩子們好!園長一臉笑意,親切答道。記者從小朋友們身旁走過,發現他們在興致盎然地畫卡車,但每人畫得都不同。一直靜靜地站在孩子身后的老師介紹說,孩子們是在老師帶領下,出去看完卡車后,回來畫畫的。因此,每幅畫皆具個人色彩,反映了他們各自的觀察和認識。咦?這個小朋友怎么畫了朵黑云彩?這是我戴墨鏡看到的!還有,烏云也是這樣啊!嗯,有道理。園長鼓勵道。大膽的求異思維!記者在不禁默嘆的同時,注意到門口墻上掛著小朋友們三八節那天,為各自媽媽畫的各式頭像。
馮園長對記者說,幼兒園階段,孩子獲取的知識應以感性知識為主。因此,我們盡量讓孩子們多接觸大自然,在帶他們郊游、逛公園等游樂活動中,點點滴滴地培養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例如,鼓勵他們觀察見到的事物,如美麗的花、蜻蜓、蝴蝶,用語言描述它們,采集它們的標本,用以寫生。再如,感到春風的柔和后,想想它和冬風有什么不同?春天來了,大自然有哪些表現……
大(一)班的孩子們湊在一處,正在看電視《阿凡提的故事》。瞧他們那副認真相,原來每人要認領其中一個角色,自己來演。老師介紹說,演戲時,無須照本宣科,孩子們可把自己以往的生活經驗表現在角色身上。
據馮園長介紹,一幼的老師們善于尋找恰當方式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使孩子們想說、敢說、會說。除演戲外,她們還常讓小朋友們續編故事結尾,既鍛煉了孩子們的語言能力,又啟發他們多角度思維。
由于中、大班孩子大都寄宿,老師便借此機會,培養他們的自我服務能力和良好生活習慣。現在,大班孩子生活能夠完全自理,比如,他們會把自己帶的干凈衣服和換下來的臟衣服分別裝在兩個袋子里,放到自己的櫥柜中,每天換穿哪件內衣,井然有序。
對于即將上學的大班孩子,老師會帶他們去學校,觀察一年級學生一天之內要做的事兒。如,這一天要帶哪些東西,上課不能隨便去廁所,課間就要及時方便,且不能喝太多的水等。老師還會舉辦不同主題的活動,增加孩子對上學的認識。如,用廢舊物制作小書包,這個手工把孩子對書包功能的感知感受全都表達出來。
此外,老師還教孩子學習一些生活規矩,如禮讓、團結、尊重他人等禮貌行為。同時,注重強調機會人人均等,每年六一,全園400多孩子,每人都有登臺表演的機會。
早期教育應遵循幼兒身心發展的特殊規律,拔苗助長會適得其反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北京市第一幼兒園園長馮惠燕:早期教育是重知識灌輸,還是重能力培養?我認為重點應為后者。如將人生比作大廈,幼兒階段便是地基,要把地基打牢、打好,關鍵在于培養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處世能力。交給孩子開門的鑰匙比帶他們進入房間更為合適。較強的忍耐力、適應能力及好奇心、自信心和探索精神等對于成功比單純地擁有知識更為重要。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