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
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
丘疹性蕁麻疹,中醫稱之為“水疥瘡”、“土風瘡”。西醫認為系昆蟲叮咬、環境變化,或胃腸道功能障礙,對某些食物(如魚、蝦、蛋等)過敏所致。中醫認為本病多由素體不足或胎體遺熱,以致濕熱內蘊,或因蚊蟲叮咬,或腸有蟲積,或因食魚腥動風之品,或因食滯復感風邪而引發。本病多發于春夏秋溫暖季節,常見于兒童及青少年,好發于四肢伸側及臀部,尤其是腰以下暴露部位。皮損為花生米大小的風團樣損害,性質堅硬,顏色淡紅,頂端常有水皰或丘皰疹,甚至大皰,周圍有紡錘形紅暈,皮損成批出現,對稱分布。自覺瘙癢劇烈,夜間更甚,影響睡眠,導致患兒精神不安。筆者在臨床上將丘疹性蕁麻疹分為兩種證型予以論治,均獲得了良好的療效。
風熱型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
皮損常發生在四肢,為散在性紅色丘疹、風團,狀如蟲咬,瘙癢較重。舌質紅,苔薄黃,脈浮數。治療方法:疏風清熱,宣肺止癢。處方:金銀花、連翹各10克,荊芥、防風各6克,牛蒡子(炒)、蟬蛻各4.5克,牡丹皮、黃芩各3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飲服。
濕熱型丘疹性蕁麻疹的治療
皮損多發生在腰骶部位,丘皰疹、水皰較多,部分撓破糜爛,或染毒而結膿痂,自覺又痛又癢,或伴發熱,便秘,食欲不振等癥狀。舌質紅,舌苔黃、微膩,脈濡數。治療方法:清熱化濕,疏風止癢。處方:赤小豆、茯苓各12克,益母草、荊芥、防風各10克,炒白術、炒枳殼、苦參、赤芍各6克,砂仁(后下)4.5克,蟬蛻3克。水煎3次合并藥液,分3次飲服。
丘疹性蕁麻疹注意事項:注意衛生,勤洗澡,勤換衣。保持室內外環境清潔,消除臭蟲、跳蚤、螨蟲等昆蟲。調節飲食,忌食魚蝦、海鮮等動風之品。避免過度撓抓,以防繼發感染。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濕疹]慢性濕疹驗方 07-23 [凍瘡]冬病夏治防凍瘡 07-21 [膿皰瘡]夏季當心膿皰瘡 05-24 [帶狀皰疹]火針治帶狀皰疹神經痛 04-20 [凍瘡][圖文]凍瘡是怎么形成的? 03-09 [凍瘡][圖文]凍瘡怎么治 凍瘡的治療方法 03-09 [帶狀皰疹]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疼痛之脈案 03-02 [帶狀皰疹]病毒性帶狀皰疹 03-02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后遺癥的外用治療… 02-28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的癥狀及后遺癥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