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疹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5-10-4 8:49:04 

疫疹是由疫癘毒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多發生于熱帶與亞熱帶地區,一年四季均可發病,但高峰期在6~10月。臨床表現以寒戰壯熱,頭痛如劈,腰如被杖,肌膚斑疹及各種出血癥為主要特點。西醫的登革熱、登革出血熱、斑疹傷寒等,可參考本病進行辨證治療。
疫疹的診斷要點 |
|
疫疹的辨證分析 |
疫疹的發生是由感受疫癘毒邪而致。南方氣候炎熱,容易形成疫癘毒邪。其性暴戾猖獗,毒力往往超過一般人體的防御能力,致病來勢迅速,患病者眾。疫防毒邪主要侵襲人體或伏膜原,或聚于肺胃,或充斥表里十二經,但病變重心在氣分陽明胃為主;毒邪熾盛,極易深入營血,引起動血、出血。 疫癘毒邪多從皮毛或口鼻而入,初起多見熱毒郁衛,出現憎寒,壯熱,頭痛,全身關節肌肉疼痛;若熱毒充斥三焦,則寒熱如瘧,頭汗獨盛,面紅目赤,口苦口干,惡心欲嘔,腰痛,小便黃短;若熱毒充斥氣血,邪竄營絡,則肌膚出疹,或衄血,便血等;若熱毒內陷,則熱不退而面色蒼白,汗出氣短,疹色紫暗或隱沒;病至后期,熱毒久羈,終可導致耗氣傷津,甚則氣陰兩竭。 疫疹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涼營(血)透疹為主。臨證可根據疫癘毒邪侵襲的部位、熱毒的輕重、出疹的性狀、正氣的虛實,分別遣方用藥,辨證治療。 |
疫疹的辨證論治 |
熱毒郁衛型 【證見】 憎寒或惡寒,發熱,頭身微汗出,頭重頭痛,肌肉骨節疼痛,或見肌膚疹點隱約,或頭頸皮膚潮紅,目赤多淚。舌尖邊紅,苔白而干,脈浮滑數。 【治法】 清熱解毒,解肌透疹。 【方藥】 1.主方柴葛解肌湯(陶華《傷寒六書》) 處方:柴胡8克,葛根18克,甘草5克,黃芩9克,羌活6克,白芷6克,白芍15克,桔梗5克,生姜3克,大棗2枚,石膏18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發熱甚、咽痛者,可去生姜、大棗,加青蒿9克(后下),板藍根25克。肌膚疹點顯露者,加升麻8克,紅條紫草12克。肢體困重、脘痞胸悶、苔白厚膩者,加藿香10克,蒼術8克。 2.中成藥清疹散,每次l-2袋,沖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加減銀翹散(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連翹20克,金銀花15克,竹葉10克,板藍根25克,北杏仁15克,神曲15克,葛根30克,藿香15克,青蒿10克(后下)。水煎服,每日2劑。 熱毒充斥三焦型 【證見】 寒熱如瘧,頭汗獨盛,面紅目赤,口苦口干,惡心欲嘔,腰痛,便秘尿赤,或肌膚疹點顯露。舌紅,苔黃膩或白膩如積粉,脈弦滑數。 【治法】 清熱化濕,疏達三焦。 【方藥】 1.主方蒿芩清膽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味 處方:青蒿9克(后下),黃芩12克,竹茹10克,法半夏9克,赤茯苓15克,枳殼8克,陳皮9克,滑石30克,大青葉30克,紫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脘痞胸悶、心煩欲嘔者,加藿香9克,厚樸8克。大便秘結而腹脹者,加大黃9克(后下),芒硝6克(沖服)。尿赤或肉眼血尿者,加白茅根30克,淡豆豉15克。腰痛甚,如被杖者,加獨活8克,蒼術6克,黃柏12克。 2.中成藥 (1)小柴胡沖劑,每次1—2包沖服,每日3次。 (2)柴胡注射液,每次4毫升,肌肉注射,每日2次。 3.單方驗方達原飲加減(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草果10克,厚樸9克,檳榔12克,茯苓15克,藿香10克,法半夏9克,柴胡12克,大青葉30克。水煎服,每日2劑。適用于寒熱如瘧、脘痞嘔惡、苔自如積粉者。 熱毒充斥氣血型 【證見】 壯熱,汗多,汗出而熱不退,口渴,頭痛如劈,骨節煩疼,疹點稠密,紫赤成片,或見衄血,便血,尿血,咯血。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滑數或弦數。 【治法】 清熱解毒,涼血透疹。 【方藥】 1.主方清瘟敗毒飲(余師愚《疫疹一得》)加減 處方:石膏60克,知母15克,生地黃20克,黃柏12克,黃芩12克,梔子12克,牡丹皮12克,赤芍15克,連翹12克,水牛角30克(刨片,先煎),竹葉12克,板藍根20克,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咯血者,加童便100毫升沖服。大便秘結者,加大黃9克(后下),枳實9克。尿血者,加白茅根30克,側柏葉20克。衄血者,加仙鶴草20克,花蕊石12克。 2.中成藥清開靈注射液,每次30毫升加入lO%或5%的葡萄糖液250毫升中,靜脈點滴,每日2次。 3.單方驗方登革清I號方(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大黃5—10克,青蒿30克,柴胡15克,石膏40一100克,知母15克,茵陳30克,白花蛇舌草30克,梔子15克,金銀花15克。水煎服。每日2劑。 有出血傾向者,加生地黃、牡丹皮、赤芍。 邪毒內陷型 【證見】 高熱,煩躁,甚或神昏譫語,手足抽搐,疹色紫暗或見瘀點。舌紅絳少苔,脈沉而弦數。 【治法】 涼營解毒,開竅熄風。 【方藥】 1.主方清營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水牛角30克(刨片,先煎),生地黃30克,玄參25克,牡丹皮15克,金銀花15克,連翹15克,大青葉20克,竹葉卷心10克,穿心連30克,赤芍15克,石菖蒲10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手足抽搐甚者,加地龍30克,鉤藤12克。有出血傾向者,加紫草18克,仙鶴草15克。腹脹、大便秘結者,加生大黃9克(后下),枳實8克。 2.中成藥 (1)紫雪丹,每次1支沖服,每日2次。 (2)新雪丹,每次1-2支沖服,每日3次。 3.單方驗方清宮湯加減(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水牛角30克,玄參30克,蓮子12克,麥冬15克,竹葉12克,連翹12克,赤芍15克。每日2—3劑,水煎,分4—6次服,配以口服至寶丹l丸,每日2~3次。 耗氣傷津型 【證見】 熱退神疲,口干少氣,饑不欲食,斑疹漸隱,或見脫皮屑,大便干結,小便黃短。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益氣生津。 【方藥】 1.主方生脈散加玄參、生地黃、沙參、花粉方(吳鞠通《溫病條辨》) 處方:太子參20克,麥冬15克,五味子6克,玄參18克,生地黃18克,沙參20克,天花粉15克。水煎服,每日2劑。 若余熱未清,午后低熱、顴紅者,加銀柴胡12克,白薇10克,地骨皮12克,旱蓮草15克。 2.中成藥西洋參口服液,每次1支沖服,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竹葉石膏湯加減(彭勝權《嶺南溫病研究與臨床》) 處方:竹葉12克,石膏15克,法半夏9克,麥冬15克,白花蛇舌草15克,黨參15克,白芍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
疫疹的其他療法 |
1.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2.復方丹參注射液 除邪毒內陷和耗氣傷津兩型患者外,可用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氯化鈉液500毫升中滴注。具有縮短熱程、改善微循環、防止出血傾向的作用。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