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阻
濕阻是指濕邪阻滯于脾胃,引起舌苔膩為主癥的疾病。多發生于夏令梅雨季節,南方或潮濕地方較為多見。
濕阻治療的診斷要點 |
|
濕阻治療的辨證分析 |
本證病因多由于濕邪阻滯中焦,使脾胃受病,以致精微不得輸布,水濕停驟為患。若患者平時脾胃虛寒,則濕邪易從寒化,表現為濕困脾胃和脾虛濕阻,當以苦辛燥濕或健脾化濕治之;若平時胃腸積熱,則濕邪易從熱化,表現為濕熱中阻,當以清熱化濕治之。 |
濕阻治療的辨證論治 | ||
濕困脾胃 【證見】 肢體困倦乏力,頭重如裹,胸悶腹脹,飲食不香,口淡或有甜味。苔白膩,脈濡滑。 【治法】 苦辛燥濕。 【方藥】 1.主方平胃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蒼術12克,厚樸10克,陳皮6克,藿香12克,法半夏12克,白芷10克,茯苓12克,谷芽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藿香正氣丸,每次1瓶,每日3次。
脾虛濕困 【證見】 四肢困重,面色萎黃,神疲乏力,脘悶腹脹,飲食無味,厭食油膩,大便稀溏。舌質淡胖,苔膩,脈濡緩。 【治法】 健脾化濕。 【方藥】 1.主方六君子湯(虞摶《醫學正傳》)加減 處方:黨參15克,茯苓12克,白術12克,法半夏12克,陳皮6克,砂仁6克(后下),藿香12克,炒扁豆12克,谷芽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香砂六君丸,每次9克,每日3次。 濕熱中阻 【證見】 胸悶腹脹,口苦粘膩,不思飲食,口渴不欲飲,或有低熱,尿黃。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 清熱化濕。 【方藥】 1.主方甘露消毒丹(王孟英《溫熱經緯》)加減 處方:綿茵陳20克,滑石18克,黃芩10克,石菖蒲6克,藿香12克,連翹12克,白蔻仁6克(后下),木通9克,布渣葉15克,射干10克,薄荷6克,金銀花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五花茶,每次10克,每日2次,沖服。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