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證
汗證是指由于陰陽失調,營衛不和,腠理開闔不利,而引起汗出過多、或出汗時間及顏色異常的病證。臨床常見有自汗、盜汗、脫汗、黃汗等。西醫的植物神經紊亂、結核病、休克、風濕熱、甲亢、休克等異常汗出,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汗證治療的診斷要點 |
|
汗證治療的辨證分析 |
汗證多因肺衛不固,陽氣虧虛,陰虛火旺或邪正相爭,濕熱郁蒸所致。臨證當分虛實,辨其寒熱。自汗有虛有實,有寒有熱,但以氣虛為多見;盜汗以虛熱為多見;脫汗以陽虛為主;黃汗多屬濕熱;戰汗則常發于體虛之人。 治療當根據虛則補之,脫則固之,實則泄之,寒則熱之,熱則清之原則。汗出過多,還可以配合外用藥撲之。 |
汗證治療的辨證論治 |
I.自汗 肺氣不足型 【證見】 汗出畏風,動則益甚,易感冒,面白,疲乏,氣短。舌質淡,脈細弱。 【治法】 益氣固表。 【方藥】 1.主方玉屏風散(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味 處方:黃芪20克,白術12克,防風10克,黨參15克,麻黃根9克,浮小麥25克,煅牡蠣30克。水煎服。 若陽氣虧虛者,加熟附子12克、干姜10克。兼有傷陰者,加麥冬15克、五味子6克。 2.單方驗方 (1)斂汗固表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炙黃芪、黨參、煅牡蠣各15克,麻黃根、癟桃干、浮小麥各10克,五味子、炙甘草各6克。水煎服。 (2)虛汗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黃芪、浮小麥各30克,麻黃根12克,大棗5枚。水煎服。 營衛不和型 【證見】 汗出惡風,周身酸楚,時寒時熱,或半身、某局部出汗。苔薄白,脈緩。 【治法】 調和營衛。 【方藥】 主方桂枝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桂枝12克,白芍10克,生姜9克,大棗5枚,龍骨、牡蠣各2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半身或局部出汗者,加浮小麥30克。 熱淫于內型 【證見】 蒸蒸汗出,口渴喜冷飲,面赤烘熱,煩躁不寧,或兼發熱,或肢節煩痛,或大便干結。舌紅苔黃,脈洪大。 【治法】 清里泄熱。 【方藥】 主方 白虎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石膏30克,知母12克,粳米20克,淡竹葉12克,天花粉15克,梔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若大便秘結者,加大黃12克。 Ⅱ.盜汗 陰虛火旺型 【證見】 夜寐盜汗,五心煩熱,潮熱,口干,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法】 滋陰降火。 【方藥】 1.主方當歸六黃湯(李杲《蘭室秘藏》)加減 處方:當歸12克,黃芩10克,黃連9克,黃柏10克,生地黃15克,黃芪15克,麥冬12克,五味子6克,龜板20克(先煎)。水煎服。 若潮熱者,加秦艽12克,銀柴胡10克,白薇12克。汗多者加牡蠣、浮小麥各30克,糯稻根15克。 2.中成藥知柏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芪牡盜汗湯(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 處方:黃芪、生地黃、龍骨、牡蠣各15克,白芍12克,五味子、地骨皮各10克,浮小麥20克。水煎服。 (2)止汗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黃芪、牡蠣、浮小麥各30克,生地黃、熟地黃各15克,炒黃柏、當歸、炒黃芩、麻黃根各9克,炒胡黃連6克。水煎服。 心血不足型 【證見】 睡則汗出,醒則汗止,心悸少寐,面色不華,氣短神疲。舌淡苔薄,脈細虛。 【治法】 養心補血斂汗。 【方藥】 1.主方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20克,黃芪18克,當歸12克,茯苓12克,遠志5克,酸棗仁12克,龍眼肉10克,白術12克,五味子6克,龍骨、牡蠣各20克,浮小麥30克,大棗5枚。水煎服。 2.中成藥歸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Ⅲ.脫汗 【證見】 急病或重病,突然大汗不止或汗出如油,聲短息微,四肢厥冷。舌卷少津,脈微欲絕或脈大無力。 【治法】 益氣回陽固脫。 【方藥】 1.主方參附湯(陳自明《婦人良方》)加味 處方:人參15克,熟附子12克,黃芪30克,山茱萸12克,煅龍骨、煅牡蠣各30克。水煎服。 若為熱病者,可加麥冬18克、五味子9克。 2.單方驗方山萸肉煎(姜超等《實用中醫營養學》) 處方:山茱萸60克。濃煎飲用。 Ⅳ.戰汗 【證見】 急性熱病中發熱口渴,躁擾不寧,突然全身惡寒戰栗,而后汗出。脈浮數,苔薄黃。 【治法】 甘寒養胃,扶正祛邪。 【方藥】 主方竹葉石膏湯(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處方:淡竹葉12克,石膏30克,粳米20克,人參12克(另燉),麥冬12克,山藥15克,天花粉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V.黃汗 【證見】 汗出色黃而粘衣著色,口中粘苦或口渴不欲飲,脅痛納呆,尿黃。舌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 清熱利濕。 【方藥】 主方茵陳五苓散(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綿茵陳30克,茯苓15克,豬苓12克,白術10克,澤瀉12克,梔子10克,佩蘭9克,甘草6克。水煎服。 |
汗證治療的其他療法 |
1.外治法 (1)輕粉方:川芎、白芷、藁本各30克,米粉90克。上藥為末,用綿包裹,撲于身上。 (2)紅粉方:麻黃根、煅牡蠣各30克,赤石脂、龍骨各15克。上藥為末,以絹袋盛貯,如撲粉用之。適用于自汗、盜汗。 (3)五倍子研末,水少許調成糊狀,睡前置于臍中,外用紗布固定。適用于盜汗。 (4)浮小麥100克,水煎,擦身。適用于自汗、盜汗。 (5)白礬、葛根各20克,煎水洗手足,每日數次。主治手足汗多。 2.飲食療法 (1)黃芪紅棗湯:黃芪30克,紅棗20枚,豬瘦肉100克,水煎服。適用于氣虛不固之自汗。 (2)烏豆圓肉大棗湯:烏豆(黑豆)50克,龍眼肉15—20克,大棗30克,水煎服。適用于表虛及營衛不調之汗證。 (3)烏豆炆塘虱:烏豆(黑豆)60克,塘虱魚500克。塘虱魚挖去頸花(雙側)及腸臟,與烏豆一起放人瓦鍋,加水用文火炆熟,加鹽調味服食。適用于自汗及盜汗。 (4)韭菜湯:韭菜150克,煮湯加鹽調味服食。適用于盜汗。 (5)牡蠣湯:牡蠣肉30克,水煎服。適用于血虛盜汗。 3.預防調護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