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格
小便不通名日關,嘔吐不止名日格,小便不通與嘔吐不止并見名日關格。關格屬于危重病證,多見于水腫、癃閉、淋證等病證的晚期。西醫泌尿系統疾病及其他有關疾病引起的急、慢性腎功能衰竭而出現關格表現者,可參考本證辨證論治。
關格治療的診斷要點 |
|
關格治療的辨證分析 |
本證大多由于水腫、淋證等病證日久遷延不愈,或由于先天不足,勞倦過度、久病及腎等因素,導致脾腎虛損,脾的健運失司,腎的開合不利,造成濕濁羈留,最后出現脾腎衰敗,濁邪壅塞三焦,瘀血阻滯經脈,以致清陽不升,濁陰不降而濁邪又可郁化為熱毒,溺素入血,可犯胃、侵肺、攻心、上腦、動風而出現種種癥候。其癥候常表現出正虛邪實、寒熱錯雜,虛實互見的特點。屬腎與膀胱的病變。 臨床辨證應辨明脾腎虛損情況,審察病變在氣在血,辨察濁邪侵犯到上、中、下三焦之何臟腑;應辨明邪正之盛衰,邪氣主要有濕濁、熱毒、瘀血等,正虛可有陽虛、陰虛、氣血虛、氣陰虛、氣血陰陽俱虛等;應辨別寒熱之偏勝,濕濁寒化則為寒濕,熱化則為濕熱。 關格的治療原則是“治主當緩,治客當急”,也就是治療脾腎陽虛要緩緩補之,治療濁邪當需急用,但以不傷正氣為原則。 |
關格治療的辨證論治 |
脾腎衰敗,濕濁內阻型 【證見】 面色晦滯,尿少尿閉,肢體浮腫,惡心嘔吐,短氣乏力,納呆厭食,畏寒肢冷,大便溏薄,頭痛煩躁或嗜睡,甚則抽搐昏迷。苔白膩,脈沉細。 【治法】 溫補脾腎,化濕降濁。 【方藥】 1.主方 附子理中湯(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合吳茱萸(張仲景《金匱要略》)加減 處方:熟附子12克,肉桂6克,黨參30克,白術、茯苓、巴戟天、淫羊藿各15克,吳茱萸10克,法半夏18克,陳皮、生姜各9克。水煎服。 浮腫嚴重,尤其有胸水、腹水者,可加甘遂末0.5。l克(空心膠囊裝)吞服。 2.中成藥附桂理中丸,每次6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補腎大黃湯(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制附子15~30克,生大黃15~30克,益母草15~30克,黃芪30—60克,芒硝10一20克。水煎服,或保留灌腸。 (2)牡蠣灌腸方(屠森《上海中醫藥雜志》1983.7) 處方:牡蠣30克,生大黃、熟附子各10克。水煎去渣,保留灌腸,每日1—2劑。 脾腎衰敗,濕熱互結型 【證見】 面色萎黃或自光白,腰酸,倦怠乏力,不思飲食,頭目昏眩,煩躁不安,惡心嘔吐,口有尿臭,或發熱,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黃膩而濁,脈弦數。 【治法】 補益脾腎,清熱降濁。 【方藥】 1.主方 溫脾湯(許叔微《本事方》)合黃連溫膽湯(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加減 處方:熟附子15克,人參12克,大黃15克,法半夏12克,陳皮9克,竹茹、枳實、生姜、黃連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清開靈口服液,每次4毫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大黃牡公湯(李榮亨《中醫雜志》1988.3) 處方:大黃、蒲公英、牡蠣各30克,加水煎取藥液200毫升,保留灌腸,每日1劑。 邪陷心肝。血熱風動型 【證見】 嘔逆尿閉,神昏譫語,循衣摸床,抽搐痙攣,吐衄便血。舌頭卷縮,舌紅苔厚濁,脈弦細數。 【治法】 開竅涼血熄風。 【方藥】 1.主方 清營湯(吳鞠通《溫病條辨》)合羚羊鉤藤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減 處方:水牛角(先煎)30克,生地黃20克,玄參、金銀花各15克,黃連10克,羚羊角片3克(另煎),鉤藤、白芍各18克,菊花、牡丹皮、竹茹、石菖蒲、郁金各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清開靈注射液,每次40-60毫升,加入500毫升葡萄糖液中靜脈滴注,每日l一2次。 (2)醒腦靜注射液,每次10~20毫升,溶于等滲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靜脈滴注。 |
關格治療的其他療法 |
1.外治法 用大蒜125克,搗爛,敷于兩腰部,每日1次。貼敷處先用凡士林涂過,以免敷后出現水泡。亦可以用苦酒和芒硝(量多少不論)涂腹上,以薄薄一層為度,外用油紙覆蓋,每日4~6次。 2.針灸療法 關格吐逆小便小利,急宜先灸腎俞、氣海、天樞等穴,針刺涌泉、水分等穴。 3.中藥保留灌腸 用大黃、槐花各30克,崩大碗30克,加水煎成300毫升液汁,作保留灌腸,每日l~2次。 4.預防調護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