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孕癥
女子婚后,夫妻同居2年以上,配偶生殖功能正常,無避孕而不受孕者,或曾有過妊娠,又間隔2年以上,未避孕而不再受孕者,稱為不孕癥。前者稱“無子”、“全不產”,西醫稱之為原發性不孕癥。后者稱“斷緒”,西醫稱之為繼發性不孕癥。古人所稱的“五不女”,即“螺、紋、鼓、角、脈”,大多屬女子先天性生殖器官畸形,非藥物所能取效,不屬本節討論范疇。
不孕癥的診斷要點
確定不孕:不孕是多種疾病產生的結果或后遺癥。婚后2年以上從未懷孕,或有過懷孕又間隔2年以上不再受孕,并具備三個條件:①同居;②配偶生殖功能正常;③無避孕。
檢查不孕原因:必須結合西醫對不孕原因的認識,有步驟地對夫婦進行各有關檢查,盡量尋找不孕的原因,以供辨證參考。
本病須與暗產相鑒別。暗產是指受孕早期胚胎初結,不易覺察而已自然墮墜者,往往可被誤認為不孕癥。
不孕癥的辨證分析
腎主生殖,女子以血為本。不孕癥的產生,主要是臟腑功能失常,氣血不調,影響沖任、子宮的攝精成孕及育胎的功能。臨床最常見的有腎虛、肝郁、痰濕和血瘀等。
不孕癥的辨證,著重辨臟腑、氣血、沖任的虛實,但必須結合辨病。辨病的重點是找出不孕的病因、病位以及相關不孕的疾病。治療不孕癥重視“種子必先調經”。“經本于腎”,“腎主生殖”。大抵虛者補益腎肝脾,燮理陰陽,填精益血,通補奇經;實者疏肝理氣,調理氣血,祛痰化瘀。同時,應指導患者調節情志及掌握受孕佳期。
不孕癥的辨證論治
I.腎虛
腎陽虛型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月經后期量少,或稀發、閉經。性欲淡漠,帶下量多清稀。面色晦暗,腰酸膝軟;大便不實,小便清長,夜尿多,小腹冷或四肢不溫。婦科檢查可有子宮發育不良,卵巢功能測定常有排卵功能障礙等,也可有甲狀腺功能較低者。
【治法】 溫腎養血益氣,調補沖任。
【方藥】
1.主方右歸丸(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肉桂5克(焗服),熟附子9克,熟地黃20克,山藥3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菟絲子20克,鹿角霜15克,當歸15克,杜仲1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2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滋腎育胎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2)鹿龜補腎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小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
(1)促排卵湯(羅元愷《新中醫》1987.4)
處方:菟絲子2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淫羊藿10克,當歸12克,黨參20克,熟地黃20克,炙甘草6克,制附子6克。水煎服,每日1劑,于每次月經凈后約服12劑,以促排卵。
(2)溫陽種子湯(康廣盛《湖北中醫雜志》1986.3)
處方:附子10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桂枝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黃20克,淫羊藿25克。每日1次。分2次服,水煎。
臨床可辨證加減,經期停服。適應于子宮發育不良性不孕癥,證屬先天不足,腎陽虧虛者。
腎陰虛型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月經先期量少或后期量少,色黯,也有經閉不行者;或性欲下降,陰道較干澀。形瘦,頭暈耳鳴,腰酸膝軟,五心煩熱,眼眶黑,有面斑。舌黯紅,少苔,脈細澀,兩尺弱。西醫檢查常為黃體功能不健或無排卵,也有子宮發育不良者。
【治法】 滋腎養血,調經助孕。
【方藥】
主方左歸飲(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熟地黃20克,山藥3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6克,白芍15克,女貞子20克,黃精20克,紫河車15克,肉蓯蓉20克,何首烏20克。水煎服。 臨床上腎虛多有兼證。如腎虛兼氣血不足者,可用毓麟珠(《景岳全書》)加減;如為免疫性不孕,多在補腎或滋腎中,兼活血化瘀治之。
Ⅱ.肝郁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抑郁寡歡,憂心忡忡,喜嘆息,甚或悲傷易哭,胸脅苦悶。或月經先后不定,或經前乳脹,煩躁易怒,或有溢乳。舌黯紅,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細。西醫檢查可有輸卵管欠通暢或不通,催乳素升高,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等。
【治法】 舒肝解郁,滋腎調經。
【方藥】
1.主方定經湯(傅山《傅青主女科》加減
處方:當歸15克,白芍15克,柴胡lO克,茯苓20克,菟絲子20克,山藥30克,合歡皮15克,熟地黃20克,郁金15克,香附子12克,山茱萸15克。水煎服。
根據經前、經后以及各項檢查結果,隨證加減。
2.中成藥逍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Ⅲ.痰濕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或月經后期、稀發或閉經;帶下量多。形體肥胖,面色無華或虛浮,胸悶痰多。舌淡胖,苔白膩,脈滑。西醫檢查可無排卵,或多囊卵巢綜合征或甲低等。
【治法】 健脾化痰,補腎助孕。
【方藥】
主方加味補中益氣湯(傅山《傅青主女科》)加淫羊藿、杜仲
處方:黨參20克,北黃芪20克,白術15克,陳皮6克,柴胡6克,當歸15克,茯苓30克,法半夏lO克,制膽南星6克,礞石10克,淫羊藿10克,杜仲15克。水煎服。
如有月經不調或經閉,可合四物湯調經。如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必要時可配合服用克羅米芬,以促排卵;或手術治療加中藥治療,可提高療效。
Ⅳ.血瘀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月經常后期、痛經,經色黯。經期延長或痛經較劇,或下腹脹痛。西醫檢查常有附件炎、盆腔炎、輸卵管不通暢、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盆腔器質性改變。
【治法】 活血化瘀,調經助孕。
【方藥】
主方當歸芍藥散(張仲景《金匱要略》)加味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澤瀉15克,桃仁15克,丹參20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
如有附件炎、慢盆炎,加敗醬草、毛冬青、川楝子,以化瘀清熱祛濕。如輸卵管不通暢,加炮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穿破石之類,以化瘀通絡。如屬子宮內膜異位癥,加水蛭、三棱、莪術、土鱉蟲、九香蟲、雞內金之類,以化瘀散結。如兼有子宮肌瘤,可加荔枝核、海藻、山楂、三棱、莪術、雞內金等,以化瘀消癥。
臨床上常要根據體質的寒熱及血瘀之兼證分別選用王清任的血府(瘀熱)、少腹(寒瘀)、膈下(血瘀兼氣滯)逐瘀湯,并結合病位,施以外治法。如中藥保留灌腸、外敷、理療、治療性通水等綜合治療,以改善盆腔及生殖器官的微循環,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不孕癥的其他療法
1.不孕癥的針灸療法
(1)體針:取關元、中極、子宮、血海為主穴,并隨證加穴。腎虛者,配腎俞、氣穴、然谷;肝郁者,配內關、肝俞、太沖;痰濕者,配豐隆、陰陵泉、三陰交等;血瘀者,配三陰交、氣海、合谷。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耳針:取子宮、腦點、皮質下,內分泌、肝、腎,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也可在耳穴埋針或丸壓法治療。
2.不孕癥的飲食療法
紅花孕育蛋(《偏方治大病》):取雞蛋1只,叩打一個小孔,放入藏紅花1.5克,攪勻,蒸熟吃蛋。月經來臨的下一日開始服食,每日吃1只,連吃9個。然后等下次月經來臨的下一日再開始服食,持續服用3—4個月經周經。
鹿茸雞湯:鹿茸3。5克,雞肉250克,加水燉爛,調味飲湯吃肉。月經干凈后每周服2次,連服3~4次。適用于腎陽虛證不孕者。
3.不孕癥的預防與調護
因為不孕癥往往是許多婦科病造成的一種后遺癥,故有相當部分的不孕癥是可以預防的。
及時調治足以影響妊娠的各種婦科病,如月經病、帶下病等,尤其是婦科炎癥以及月經病中的痛經、閉經、崩漏和月經不調。
盡量減少未婚先孕。未婚先孕者,反復人流藥流,往往容易造成繼發不孕癥或習慣性流產。
調節情志:不孕癥會有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又影響著內分泌的調節,必須正確處理。尤其夫妻間感情的調節以及科學方法的掌握,尤為重要。
不孕癥的診斷要點
不孕癥的辨證分析
腎主生殖,女子以血為本。不孕癥的產生,主要是臟腑功能失常,氣血不調,影響沖任、子宮的攝精成孕及育胎的功能。臨床最常見的有腎虛、肝郁、痰濕和血瘀等。
不孕癥的辨證,著重辨臟腑、氣血、沖任的虛實,但必須結合辨病。辨病的重點是找出不孕的病因、病位以及相關不孕的疾病。治療不孕癥重視“種子必先調經”。“經本于腎”,“腎主生殖”。大抵虛者補益腎肝脾,燮理陰陽,填精益血,通補奇經;實者疏肝理氣,調理氣血,祛痰化瘀。同時,應指導患者調節情志及掌握受孕佳期。
不孕癥的辨證論治
I.腎虛
腎陽虛型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月經后期量少,或稀發、閉經。性欲淡漠,帶下量多清稀。面色晦暗,腰酸膝軟;大便不實,小便清長,夜尿多,小腹冷或四肢不溫。婦科檢查可有子宮發育不良,卵巢功能測定常有排卵功能障礙等,也可有甲狀腺功能較低者。
【治法】 溫腎養血益氣,調補沖任。
【方藥】
1.主方右歸丸(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肉桂5克(焗服),熟附子9克,熟地黃20克,山藥3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菟絲子20克,鹿角霜15克,當歸15克,杜仲15克,淫羊藿10克,巴戟天2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滋腎育胎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3次。
(2)鹿龜補腎丸,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小蜜丸每次6克,每日3次。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2~3次。
3.單方驗方
(1)促排卵湯(羅元愷《新中醫》1987.4)
處方:菟絲子2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淫羊藿10克,當歸12克,黨參20克,熟地黃20克,炙甘草6克,制附子6克。水煎服,每日1劑,于每次月經凈后約服12劑,以促排卵。
(2)溫陽種子湯(康廣盛《湖北中醫雜志》1986.3)
處方:附子10克,當歸10克,仙茅10克,桂枝15克,巴戟天15克,枸杞子15克,熟地黃20克,淫羊藿25克。每日1次。分2次服,水煎。
臨床可辨證加減,經期停服。適應于子宮發育不良性不孕癥,證屬先天不足,腎陽虧虛者。
腎陰虛型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月經先期量少或后期量少,色黯,也有經閉不行者;或性欲下降,陰道較干澀。形瘦,頭暈耳鳴,腰酸膝軟,五心煩熱,眼眶黑,有面斑。舌黯紅,少苔,脈細澀,兩尺弱。西醫檢查常為黃體功能不健或無排卵,也有子宮發育不良者。
【治法】 滋腎養血,調經助孕。
【方藥】
主方左歸飲(張介賓《景岳全書》)加減
處方:熟地黃20克,山藥30克,山茱萸15克,枸杞子15克,茯苓20克,炙甘草6克,白芍15克,女貞子20克,黃精20克,紫河車15克,肉蓯蓉20克,何首烏20克。水煎服。 臨床上腎虛多有兼證。如腎虛兼氣血不足者,可用毓麟珠(《景岳全書》)加減;如為免疫性不孕,多在補腎或滋腎中,兼活血化瘀治之。
Ⅱ.肝郁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抑郁寡歡,憂心忡忡,喜嘆息,甚或悲傷易哭,胸脅苦悶。或月經先后不定,或經前乳脹,煩躁易怒,或有溢乳。舌黯紅,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細。西醫檢查可有輸卵管欠通暢或不通,催乳素升高,經前期緊張綜合征等。
【治法】 舒肝解郁,滋腎調經。
【方藥】
1.主方定經湯(傅山《傅青主女科》加減
處方:當歸15克,白芍15克,柴胡lO克,茯苓20克,菟絲子20克,山藥30克,合歡皮15克,熟地黃20克,郁金15克,香附子12克,山茱萸15克。水煎服。
根據經前、經后以及各項檢查結果,隨證加減。
2.中成藥逍遙丸,每次6克,每日3次。
Ⅲ.痰濕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或月經后期、稀發或閉經;帶下量多。形體肥胖,面色無華或虛浮,胸悶痰多。舌淡胖,苔白膩,脈滑。西醫檢查可無排卵,或多囊卵巢綜合征或甲低等。
【治法】 健脾化痰,補腎助孕。
【方藥】
主方加味補中益氣湯(傅山《傅青主女科》)加淫羊藿、杜仲
處方:黨參20克,北黃芪20克,白術15克,陳皮6克,柴胡6克,當歸15克,茯苓30克,法半夏lO克,制膽南星6克,礞石10克,淫羊藿10克,杜仲15克。水煎服。
如有月經不調或經閉,可合四物湯調經。如為多囊卵巢綜合征,必要時可配合服用克羅米芬,以促排卵;或手術治療加中藥治療,可提高療效。
Ⅳ.血瘀
【證見】 婚久不孕。或流產后不孕;月經常后期、痛經,經色黯。經期延長或痛經較劇,或下腹脹痛。西醫檢查常有附件炎、盆腔炎、輸卵管不通暢、子宮內膜異位癥,子宮肌瘤等盆腔器質性改變。
【治法】 活血化瘀,調經助孕。
【方藥】
主方當歸芍藥散(張仲景《金匱要略》)加味
處方:當歸15克、川芎10克,赤芍、白芍各15克,茯苓20克,白術15克,澤瀉15克,桃仁15克,丹參20克,香附子12克。水煎服。
如有附件炎、慢盆炎,加敗醬草、毛冬青、川楝子,以化瘀清熱祛濕。如輸卵管不通暢,加炮穿山甲、路路通、王不留行、穿破石之類,以化瘀通絡。如屬子宮內膜異位癥,加水蛭、三棱、莪術、土鱉蟲、九香蟲、雞內金之類,以化瘀散結。如兼有子宮肌瘤,可加荔枝核、海藻、山楂、三棱、莪術、雞內金等,以化瘀消癥。
臨床上常要根據體質的寒熱及血瘀之兼證分別選用王清任的血府(瘀熱)、少腹(寒瘀)、膈下(血瘀兼氣滯)逐瘀湯,并結合病位,施以外治法。如中藥保留灌腸、外敷、理療、治療性通水等綜合治療,以改善盆腔及生殖器官的微循環,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不孕癥的其他療法
1.不孕癥的針灸療法
(1)體針:取關元、中極、子宮、血海為主穴,并隨證加穴。腎虛者,配腎俞、氣穴、然谷;肝郁者,配內關、肝俞、太沖;痰濕者,配豐隆、陰陵泉、三陰交等;血瘀者,配三陰交、氣海、合谷。用平補平瀉手法,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2)耳針:取子宮、腦點、皮質下,內分泌、肝、腎,留針20~3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也可在耳穴埋針或丸壓法治療。
2.不孕癥的飲食療法
3.不孕癥的預防與調護
因為不孕癥往往是許多婦科病造成的一種后遺癥,故有相當部分的不孕癥是可以預防的。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