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崩漏第 2 頁
某 經漏三年,診色脈俱奪,面浮跗腫,肌乏華色,納谷日減,便堅不爽,自脊膂腰髀酸楚如墮,入夏以來,形神日羸,思經水必諸路之血,貯于血海而下,其不致崩決淋漓者,任脈為之擔任,帶脈為之約束,剛維蹺脈之擁護,督脈以總督其統攝,今者但以沖脈之動而血下,諸脈皆失其司,癥固是虛,日餌補陽不應,未達奇經之理耳,考內經于胸脅支滿妨食,時時前后血,特制烏鲗丸,咸味就下,通以濟澀,更以穢濁氣味為之導引,同氣相需,后賢謂暴崩暴漏,宜溫宜補,久漏久崩,宜清宜通,正與圣經相符,況乎芪術皆守,不能入奇脈,無病用之,誠是好藥,借以調病,焉克有濟,夏之月,大氣正在泄越,脾胃主令,歲氣天和,保之最要,議以早進通陰以理奇經,午余天熱氣泄,必加煩倦,隨用清暑益氣之劑,順天之氣,以扶生生,安穩百日,秋半收肅令行,可望其藏聚氣交,而奇絡漸固,此久損難復,非幸試速功矣。奇脈陰虛風陽動
早上湯藥議以通陰潛陽方法,早服。
龜甲心秋石水浸 鹿角霜 真阿膠 柏子霜 生牡蠣 鎖陽
另煎清人參湯入清藥,煎取五十沸。
鹿性陽,入督脈,龜體陰,走任脈,阿膠得濟水沉伏,味咸色黑,熄肝風,養腎水,柏子芳香滑潤,養血理燥,牡蠣去濕消腫,咸固下,仲景云,病患腰以下腫者,牡蠣澤瀉湯,鎖陽固下焦之陽氣,乃治八脈之大意,烏鲗丸方。
烏鲗骨四分米醋炙去甲另研水飛 蘆茹一分
上為細末,用雀卵量搗為丸,每服三錢,用藥前先飲淡鮑魚湯一小杯為導引。
又 進潛陽頗投,但左耳鳴甚,腸中亦鳴,肝陽內風升動未息,減氣剛用柔,早服。
龜甲心照前制 真阿膠 柏子霜 天冬 女真實 旱蓮草
另煎人參湯二錢,加入濾清藥內,再煎五十余沸。
又 兩進柔潤清補頗投,詢知病由乎悲哀煩勞,調理向愈,繼因目病,服苦辛寒散太過,遂經漏淋帶,年前七八日始凈,今則兩旬而止,此奇脈內乏,前議非誣,據述周身累現癮疹

龜甲心 真阿膠 人參 桑螵蛸 生白龍骨 旱蓮草 茯神 知母
早上服。
又 當經行,周身寒凜,腰酸腹膨,白疹大發,議用固氣和血方。
人參 熟地 阿膠 川芎 當歸 白芍 南山楂 蘄艾
早上服。
又 經來腹墜腰酸,疹現肌癢,鼻孔耳竅皆然,想陰血下注,必陽氣鼓動,內風沸起,風非外來,乃陽之化氣耳,昨因經至,用膠艾四物湯,和補固經,今午診脈,右大而澀,左小數,中有堅疾如刃之象,洵乎液枯風動,初定烏鲗魚丸當進,其早上湯藥,凡氣味之辛裁去,雖為補劑,勿取動陽耗液也,早上服。
人參 生地 天冬 阿膠 生白芍 女貞子 旱蓮膏 地榆
早上服。
又 兩日早進清補柔劑,夕用通固下焦沖任,是月經來甚少,起居頗安,與先哲云,暴崩當溫澀,久漏宜宣通,若合符節矣,連次候脈,必小弱為少安,則知陽動不息,內風必旋,芪、術呆守,歸艾辛溫,守則氣壅,辛則陽動,皆不知變化之旨,坐失機宜耳,余未能久候,焉有經年經月之恙,驟期速愈,故丸藥創自內經七方之一,世多渺忽,實出軒岐秘奧,再議理陰熄風早用,諒不致誤,擬長夏調理二法:晚服烏鲗丸三錢,晨進養肝陰和陽熄風以安胃,蓋沖脈,即血海,隸于陽明胃脈,乃仿經旨立方。
人參 阿膠 白芍 生地 旱蓮膏 女貞子 桑寄生 咸秋石 細子芩 三角胡麻
藥末,膠膏,再加熟蜜三兩,搗千余杵,丸宜細光,早上服四錢,小暑至處暑,生脈散送。
又 此番經后,帶下仍有,久漏奇脈少固,前案申說已著,丸劑專司通攝沖任,恪守定然必效,但外來寒暄易御,內因勞嗔難調,余諄諄相告者為此。
人參 生地 阿膠 白芍 茯神 女貞子 旱蓮膏 小黑稆豆皮
早上服。初十日
又 昨晚煩冗,陽動氣升,頭額震痛,經再下注,更定鎮攝一法,久后亦可備用。
人參 生地 阿膠 龜甲心 生牡蠣 天冬 黑殼建蓮
又 十二日午,診脈,仍用初十日早服方法,去稆豆皮加生牡蠣,交小暑后驟熱,午后另煎生脈散微溫服一次。
盧 停經半載,雨水節后,忽然暴崩,交春分節血止,黃白淋漓自下,寒則周身拘束,熱時煩燥口干,晡至天明,汗出乃止,寐必身麻如蟲行,四肢骨節皆痛,蓋血既大去,沖任之脈傷損,而為寒為熱,陰損及乎陽位矣,書云,崩中日久為白滯,漏下多時骨髓枯,由脂液蕩盡,致形骸枯槁,延為瘵疾矣,天熱氣暖,所當謹慎。
烏賊骨 阿膠 生地 生白芍 茜草 小麥
程 暴冷陽微后崩。陽虛
附子理中湯。
徐評 崩漏必用補血大劑,而兼黑色之藥,大概輕劑不能中病。
本文來自:中醫五絕網http://www.ibe2005.net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