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脫肛
翁六五 濕熱皆主傷氣,氣下陷墜肛而痛,溲溺后,陰囊筋牽著于肛,其痛為甚,夫厥陰肝脈繞陰,按脈濡弱,決非疏泄主治,議進陷者舉之,從東垣補中益氣湯。濕熱氣虛下陷
孫 面色痿黃,腹痛下血,都因飲食重傷脾胃,氣下陷為脫肛,經月不愈,正氣已虛,宜甘溫益氣,少佐酸苦,務使中焦生旺,而稚年易虧之陰自堅,冀有向安之理。氣虛下陷
人參 川連 炒歸身 炒白芍 炙草 廣皮 石蓮肉 烏梅
又 肛翻純血,不但脾弱氣陷,下焦之陰亦不攝固,面色唇爪,已無華色,此益氣乃一定成法,攝陰亦不可少,然幼稚補藥,須佐宣通,以易虛易實之體也。
人參 焦術 廣皮 白芍 炙草 歸身 五味 升麻醋炒 柴胡醋炒
某 便后,少腹痛肛墜,溺則便滑,腎虛不攝。腎氣不攝
熟地炭 五味 萸肉炭 茯苓 炒遠志 炒菟絲子
某 肛墜尻痛,利多傷陰。
熟地炭 五味 茯神 炒山藥 炒楂肉 炒菟絲子
煎送禹糧石脂丸。
王六二 陽氣下陷,腎真不攝,肛墜氣泄如風,向老下元陽憊,非升柴能舉其陷。
人參 鹿茸 補骨脂 炒大茴香 茯苓
調入陽起石三分。
吳五六 脫肛漏血,遇勞即發,病經十六載,色萎黃,背脊痛,診脈尺中下垂,法當升陽攝陰,兼理奇脈。
斑龍丸加五味子,蜜丸。
脫肛一癥,其因不一,有因久痢久瀉,脾腎氣陷而脫者,有因中氣虛寒,不能收攝而脫者,有因酒濕傷脾色欲傷腎而脫者,有因腎氣本虛,關門不固而脫者,有因濕熱下墜而脫者,又肛門為大腸之使,大腸受寒受熱,皆能脫肛,老人氣血已衰,小兒氣血未旺,皆易脫肛,經曰,下者舉之,徐之才曰,澀可去脫,皆治脫肛之法也,觀先生治脫肛之癥,亦不越乎升舉固攝益氣三法,如氣虛下陷而脫者,宗東垣補中益氣湯,舉陷為主,如腎虛不攝而脫者,宗仲景禹糧石脂丸,及熟地五味菟絲輩,固攝下焦陰氣為主,如肝弱氣陷,脾胃氣虛下陷而脫者,用攝陰益氣,兼以酸苦泄熱為主,如老年陽氣下陷,腎真不攝而脫者,又有鹿茸陽起石等,提陽固氣一法,汪訒庵云:有氣熱血熱而肛反挺出者,宜用芩連槐柏,及四物升柴之類,愚謂即或間有此癥,終非可訓之法,存之以質君子。鄒滋九
徐評 脫肛多由濁氣下降,濕痰毒火合并為害,故腫痛異常此實癥也,必清其大腸之火,而用外治之藥以收之,無不立愈,其有虛人病后清氣下陷,則用補中益氣之法以提之,十不得一者也,乃不論何因,俱用升提收斂之法,肛門之痰火濁氣,將升提而置之何地耶,又脫肛之疾屬熱多,又用溫燥,更非所宜。本文來自:中醫五絕網http://www.ibe2005.net
孫 面色痿黃,腹痛下血,都因飲食重傷脾胃,氣下陷為脫肛,經月不愈,正氣已虛,宜甘溫益氣,少佐酸苦,務使中焦生旺,而稚年易虧之陰自堅,冀有向安之理。氣虛下陷
人參 川連 炒歸身 炒白芍 炙草 廣皮 石蓮肉 烏梅
又 肛翻純血,不但脾弱氣陷,下焦之陰亦不攝固,面色唇爪,已無華色,此益氣乃一定成法,攝陰亦不可少,然幼稚補藥,須佐宣通,以易虛易實之體也。
人參 焦術 廣皮 白芍 炙草 歸身 五味 升麻醋炒 柴胡醋炒
某 便后,少腹痛肛墜,溺則便滑,腎虛不攝。腎氣不攝
熟地炭 五味 萸肉炭 茯苓 炒遠志 炒菟絲子
某 肛墜尻痛,利多傷陰。
熟地炭 五味 茯神 炒山藥 炒楂肉 炒菟絲子
煎送禹糧石脂丸。
王六二 陽氣下陷,腎真不攝,肛墜氣泄如風,向老下元陽憊,非升柴能舉其陷。
人參 鹿茸 補骨脂 炒大茴香 茯苓
調入陽起石三分。
吳五六 脫肛漏血,遇勞即發,病經十六載,色萎黃,背脊痛,診脈尺中下垂,法當升陽攝陰,兼理奇脈。
斑龍丸加五味子,蜜丸。
徐評 脫肛多由濁氣下降,濕痰毒火合并為害,故腫痛異常此實癥也,必清其大腸之火,而用外治之藥以收之,無不立愈,其有虛人病后清氣下陷,則用補中益氣之法以提之,十不得一者也,乃不論何因,俱用升提收斂之法,肛門之痰火濁氣,將升提而置之何地耶,又脫肛之疾屬熱多,又用溫燥,更非所宜。本文來自:中醫五絕網http://www.ibe2005.net
文章錄入:中醫五絕網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