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濕
馮三一 舌白頭脹,身痛肢疼,胸悶不食,溺阻,當開氣分除濕。濕阻上焦肺不肅降
飛滑石 杏仁 白蔻仁 大竹葉 炒半夏 白通草
王二十 酒肉之濕助熱,內蒸釀痰,阻塞氣分,不饑不食,便溺不爽,亦三焦病,先論上焦,莫如治肺,以肺主一身之氣化也。
杏仁 瓜蔞皮 白蔻仁 飛滑石 半夏 厚樸
吳五五 酒客濕勝,變痰化火,性不喜甜,熱聚胃口犯肺,氣逆吐食,上中濕熱,主以淡滲,佐以苦溫。
大杏仁 金石斛 飛滑石 紫厚樸 活水蘆根
孔 心中熱,不饑不寐,目黃自利,濕熱內伏。
淡黃芩 連翹 炒杏仁 白通草 滑石 野赤豆皮
某二九 濕溫阻于肺衛,咽痛,足跗痹痛,當清上焦,濕走氣自和。濕溫阻肺
飛滑石 竹葉心 連翹 桔梗 射干 蘆根
周 病起旬日,猶然頭脹,漸至耳聾,正如內經病能篇所云,因于濕,首如裹,此呃忒鼻衄,皆邪混氣之象,況舌色帶白,咽喉欲閉,邪阻上竅空虛之所,諒非苦寒直入胃中可以治病,病名濕溫,不能自解,即有昏痙之變,醫莫泛稱時氣而已。
連翹 牛蒡子 銀花 馬勃 射干 金汁
李三二 時令濕熱之氣,觸自口鼻,由募原以走中道,遂致清肅不行,不饑不食,但溫乃化熱之漸,致機竅不為靈動,與形質滯濁有別,此清熱開郁,必佐芳香以逐穢為法。濕熱穢氣阻竅
瓜蔞皮 桔梗 黑山梔 香豉 枳殼 郁金 降香末
某 吸受穢邪,募原先病,嘔逆,邪氣分布,營衛皆受,遂熱蒸頭脹,身痛經旬,神識昏迷,小水不通,上中下三焦交病,舌白,渴不多飲,是氣分窒塞,當以芳香通神,淡滲宣竅,俾穢濕濁氣,由此可以分消。
苡仁 茯苓皮 豬苓 大腹皮 通草 淡竹葉
牛黃丸二丸。
吳 濕邪中傷之后,脾胃不醒,不饑口渴,議清養胃津為穩。濕熱傷胃津
鮮省頭草 知母 川斛 苡仁 炒麥冬
張嫗 體壯有濕,近長夏陰雨潮濕,著于經絡,身痛,自利發熱,仲景云,濕家大忌發散,汗之則變痙厥,脈來小弱而緩,濕邪凝遏陽氣,病名濕溫,濕中熱氣,橫沖心胞絡,以致神昏,四肢不暖,亦手厥陰見癥,非與傷寒同法也。濕溫邪入心胞
犀角 連翹心 玄參 石菖蒲 金銀花 野赤豆皮
煎送至寶丹。
蔡 陽虛挾濕,邪熱內陷,所以神識如蒙,議用瀉心法。濕熱內陷
人參 生干姜 黃芩 川連 枳實 生白芍
張六一 此濕蘊氣中,足太陰之氣,不為鼓動營運,試以痞結胸滿,仲景列于太陰篇中,概可推求其理矣。濕郁脾陽
半夏醋炒 茯苓 川連 厚樸
通草湯煎。
周 濕傷脾陽,腹膨,小溲不利。
茅術 厚樸 茯苓 澤瀉 豬苓 秦皮
又 五苓散。
又 二術膏。
范 四肢乍冷,自利未已,目黃稍退,而神倦不語,濕邪內伏,足太陰之氣不運,經言脾竅在舌,邪滯竅必少靈,以致語言欲謇,必當分利,佐辛香以默運坤陽,是太陰里癥之法。
生于術三錢 厚樸五分 茯苓三錢 草果仁七分 木瓜五分 澤瀉五分
又 身體稍稍轉動,語謇神呆,猶是氣機未為靈轉,色脈非是有余,而濕為陰邪,不徒偏寒偏熱已也。
生于術 茯苓 苡仁 郁金 炒遠志 石菖蒲汁
又 脾胃不醒,皆從前濕蒸之累,氣升咳痰,參藥緩進。
炒黃川貝 茯苓 苡仁 郁金 地骨皮 淡竹葉
又 濕滯于中,氣蒸于上,失降不得寐,口數白疳,仍不渴飲,開上郁,佐中運,利腸間,亦是宣通三焦也。
生于術五錢 苡仁三錢 寒水石一錢半 桔梗七分 豬苓一錢 澤瀉一錢 廣皮白一錢半
曹三十 腸胃屬腑,濕久生熱,氣阻不爽,仍以通為法。濕阻中焦陽氣
生于術 川黃連 厚樸 淡生姜渣 廣皮白 酒煨大黃
水法丸,服三錢。
李四五 脈小澀,痰多上涌,食入脘阻,大便不爽,上秋至今夏不愈,自述饑飽失和,曾病黃膽,以濕傷氣痹主治。
大杏仁 苡仁 半夏 姜汁 茯苓 橘紅 郁金 香豉
俞五五 酒濕郁傷,脘中食阻而痛,治以辛苦寒。
小川連 半夏 姜汁 枳實 茯苓 香豉
某五九 舌白目黃,口渴溺赤,脈象呆鈍,此屬濕郁。
綿茵陳三錢 生白術一錢 寒水石三錢 飛滑石三錢 桂枝木一錢 茯苓皮三錢 木豬苓三錢 澤瀉一錢
李 酒客中虛,粵地潮濕,長夏涉水,外受之濕下起,水谷不運,中焦之濕內聚,治法不以宣通經腑,致濕阻氣分,郁而為熱,自脾胃不主運通,水濕橫漬于脈腠之間,二便不爽,濕熱濁氣,交扭混亂,前輩治中滿,必曰分消,此分字,明明謂分解之義,但亂藥既多,不能去病,就是脾胃受傷于藥,蔓延腿肢,腫極且痛,病深路遠,藥必從喉入胃,然后四布,病所未得藥益,清陽先已受傷,此湯藥難以進商也,議用丹溪小溫中丸三錢,專以疏利腸中,取其不致流散諸經,亦一理也。
小溫中丸八服。
某三六 陽微體質,濕痰內聚,便溏脘悶,肌麻舌干,清理濕邪,氣機升降自安。
金石斛 茯苓 半夏 廣皮白 鉤藤 白蒺藜
張 脈右緩,濕著阻氣。
厚樸 廣皮 煨草果 炒楂肉 藿香梗 炒神曲
某二二 不耐煩勞是本虛,脘悶便泄屬濕邪,先治濕,后治本。
藿香梗 廣皮 茯苓 大腹皮 厚樸 谷芽
陸 濕滯如痞。
山茵陳 草果仁 茯苓皮 大腹皮絨 厚樸 廣皮 豬苓 澤瀉
汪三三 舌黃脘悶,穢濕內著,氣機不宣,如久釀蒸,必化熱氣,即有身熱之累。
杏仁 藿香 茯苓皮 滑石 厚樸 廣皮白
某 閱病源,皆濕熱內停之象,當去濕清熱為主,至于藥酒,蘊濕助熱,尤當永戒。
生白術 赤小豆皮 綿茵陳 黃柏 茯苓 澤瀉
某 脈濡,頭脹,胸身重著而痛,寒熱微嘔,此濕阻氣分。
厚樸 杏仁 白蔻仁 木通 茯苓皮 大腹皮 滑石 竹葉
某 長夏外受暑濕,與水谷之氣相并,上焦不行,下脘不通,氣阻,熱從濕下蒸逼,不饑不食,目黃舌白,氣分之結。
厚樸 杏仁 廣皮 茯苓 半夏 姜汁
某 脈緩,身痛,汗出熱解,繼而復熱,此水谷之氣不運,濕復阻氣,郁而成病,仍議宣通氣分,熱自濕中而來,徒進清熱不應。
黃芩 滑石 茯苓皮 大腹皮 白蔻仁 通草 豬苓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