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證指南醫案 肝風第 2 頁

王氏驚悸,微腫,內風動也。人叁、龍骨、茯神、五味、煨姜、南棗。
曹,肝膽陽氣,挾內風上騰不熄,心中熱,驚怖多恐,進和陽鎮攝方法。龜甲、龍骨、牡蠣、茯神、石菖蒲、遠志,又,神識略安,夜不得寐,胸臍閑時時閃爍欲動,乃內風不熄也,進補心法。
生地、丹叁、元叁、茯神、棗仁、遠志、菖蒲、天冬、麥冬、桔梗、朱砂。
王氏神呆不語,心熱煩躁,因驚而後,經水即下,肉腠刺痛,時微痞,頭即搖,肝風內動,變痙厥之象”血去陽升〔。小川連、黃芩、阿膠、牡蠣、秦皮。
陳嫗虛風麻痹,清竅阻塞”風陽阻竅〔。天麻、鉤藤、白蒺藜、甘菊、連翹、桑枝。
包嫗右太陽痛甚,牙關緊閉,環口牽動,咽喉如有物阻,乃陽升化風,肝病上犯陽絡,大便欲閉,議用龍薈丸每服二錢。又,肝風阻竅脈象模糊有外脫之危,今牙關緊,咽痹不納湯水,雖有方藥,難以通關,當刮指甲末,略以溫湯調灌,倘得關開,再議他法,另以蘇合香擦牙。
鄭,脈右弦,頭脹耳鳴火升,此肝陽上郁,清竅失司。
細生地、夏枯草、石決明、川斛、茯神、桑葉。
陳,夏季陽氣暴升,煩勞擾動,致內風上阻清竅,口 舌強,呵欠,機竅阻痹不靈,脈數,舌胎,忌投溫散,乃司氣所致,非表邪為病也”絡熱竅痹〔。
○犀角、羚羊角、郁金、菖蒲、膽星、鉤藤、連翹、橘紅、竹瀝、姜汁。又,清絡得效,火風無疑,忌投剛燥。
犀角、羚羊、郁金、菖蒲、連翹、生地、元叁、廣皮、竹瀝、姜汁。又,脈數面赤,肝風尚動,宜和陽熄風。
鮮生地、元叁、羚羊角、連翹、菖蒲根、鮮銀花、麥冬。汪,如寐舌喑,面赤亮,汗出,未病前一日,頓食面頗多,病來倉猝,乃少陰腎臟陰陽不續,厥陰肝風突起,以致精神冒昧,今七八日來,聲音不出,乃機竅不靈,治法以固護正氣為主,宣利上焦痰熱佐之,若地冬養陰,陰未驟生,徒使壅滯在 ,急則治標,古有諸矣,挨過十四十五日,冀有轉機”痰熱阻竅〔。人叁、半夏、茯苓、石菖蒲、竹瀝、姜汁。
江,左脅中動躍未平,猶是肝風未熄,胃津內乏,無以擁護,此清養陽明最要,蓋胃屬腑,腑強不受木火來侵,病當自減,與客邪速攻,純虛重補迥異”肝胃陰虛〔。
酸棗仁湯去川芎加人叁。又,諸恙向安,惟左脅中動躍多年,時有氣升欲噫之狀,肝陰不足,陽震不息,一時不能遽已,今谷食初加,乙癸同治姑緩。
人叁、茯神、知母、炙草、朱砂染麥冬,調入金箔。又,鮮生地、麥冬”朱砂拌〔、竹葉心、知母,沖冷叁湯。
席,脈來弦動而虛,望六年歲,陽明脈衰,厥陰內風暗旋不熄,遂致胃脈不主束筋骨,
以利機關,肝陽直上巔頂,汗從陽氣泄越,春月病發,勞力病甚,此氣愈傷,
陽愈動矣,法當甘溫益氣,攻病驅風,皆劫氣傷陽,是為戒律”胃虛表疏〔。
人叁、黃 、當歸、炙草、冬桑葉、麥冬、地骨皮、花粉。
孫氏胃虛,肝風內震,嘔痰咳逆,頭痛眩暈,肢麻,汗出寒熱”胃虛痰滯〔。
二陳湯加天麻鉤藤。
沈,色蒼形瘦,木火體質,身心過動,皆主火化,夫吐痰沖氣,
乃肝膽相火犯胃過膈,納食自少,陽明已虛,解郁和中,兩調肝胃,節勞戒怒,
使內風勿動為上”滋肝和胃〔。
枸杞子、酸棗仁、炒柏子仁、金石斛、半夏僸、橘紅、茯苓、黃菊花膏丸。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