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

徐,脈左浮弦數,痰多, 中不爽,煩則火升眩暈,靜坐神識稍安,議少陽陽明同治法。○鈴羊角、連翹、香豆豉、廣皮白、半夏曲、黑山梔。
某,痰火風在上,舌乾頭眩。天麻、鉤藤、菊花、橘紅、半夏曲、茯苓、山梔、花粉。某,酒客中虛,痰暈。二陳加術白蒺 鉤藤天麻。
江,脈弦動,眩暈痰多,胸痹窒塞,此清陽少旋,內風日沸,當春地氣上升,最慮風痱”內風挾痰〔。明天麻、白蒺藜、桂枝木、半夏、橘紅、茯苓、苡仁、炙草。
又頭額悶脹,痰多作眩。外臺茯苓飲加羚羊角桂枝竹瀝姜汁法丸。
吳,診脈芤弱,痰多眩暈,心神過勞,陽升風動,不可過飲助升,治痰須健中,熄風可緩暈。九蒸白術、炒杞子、白蒺藜、茯苓、菊花炭。
周,內風挾痰眩暈,吐出清水。半夏、茯苓、廣皮、天麻、鉤藤、菊花。
張,肝風內沸,劫爍津液,頭暈,喉舌乾固”肝風〔。大生地、天冬、麥冬、萸肉、阿膠、生白芍。
陳,肝風動逆不熄,頭暈。
九制首烏”四兩〔、甘菊炭”一兩〔、杞子”二兩〔、桑椹子”二兩〔、黑芝麻”二兩〔、巨勝子”一兩半〔、牛膝”一兩半〔、茯神”二兩〔、青果汁法丸。
洪,內風逆,頭暈。
經霜桑葉”一錢〔、炒黃甘菊花炭”一錢〔、生左牡蠣”三錢〔、黑稆豆皮”三錢〔、徽州黑芝麻”二錢〔、茯神”一錢半〔。
某,兩寸脈浮大,氣火上升,頭眩,甚則欲嘔吐,厥陰上干,久則陽明失降,土被克,脾胃俱傷,先當鎮肝陽。
制首烏、稆豆皮、炒杞子、柏子仁、紫石英、茯神、天冬、南棗。
某,操持驚恐,相火肝風上竄,目跳頭暈,陰弱欲遺,脈左弦勁,右小平。
生地、白芍、丹皮、鉤藤、天麻、白蒺藜、黃菊花、橘紅。
王,辛甘寒,眩暈已緩,此絡脈中熱,陽氣變現,內風上冒,是根本虛在下,熱化內風在上,上實下虛,先清標恙”絡熱〔。
○羚羊角、元叁心、鮮生地、連翹心、郁金、石菖蒲。又,照前方去菖蒲郁金加川貝花粉。
某,暈厥,煩勞即發,此水虧不能涵木,厥陽化風鼓動,煩勞陽升,病斯發矣,據述幼年即然,藥餌恐難杜絕”陰虛陽升〔。
○熟地”四兩〔、龜版”三兩〔、牡蠣”三兩〔、天冬”一兩半〔、萸肉”二兩〔、五味”一兩〔、茯神”二兩〔、牛膝”一兩半〔、遠志”七錢〔、靈磁石”一兩〔。
田,煩勞,陽氣大動,變化內風,直冒清空,遂為眩暈,能食膚充,病不在乎中上,以介類沈潛真陽,咸酸之味為宜。
淡菜膠、龜版膠、阿膠、熟地、萸肉、茯苓、川斛、建蓮、山藥漿丸。
嚴,營虛,內風逆,心悸頭暈”營血虛〔。
○炒杞子、柏子仁、三角胡麻、川斛、生左牡蠣、冬桑葉。
李,高年頗得納 安寢,春夏以來,頭暈跗腫,不能健步,此上實下虛,腎氣衰,不主攝納,肝風動清竅漸蒙,大凡腎宜溫,肝宜涼,溫納佐涼,乃復方之劑”下虛〔。
附都氣加車前淡天冬建蓮丸。經云,諸風掉眩,皆屬於肝,頭為六陽之首,耳目口鼻,系清空之竅,所患眩暈者,非外來之邪,乃肝膽之風陽上冒耳,甚則有昏厥跌仆之虞,其癥有夾痰,夾火,中虛,治膽,治胃,治肝之分,火盛者,先生用羚羊山梔連翹花粉元叁鮮生地丹皮桑葉,以清泄上焦竅絡之熱,此先後膽治也,此先從膽治也,痰多者必理陽明,消痰如竹瀝姜汁,菖蒲橘紅,二陳湯之類,中虛則兼用人叁,外臺茯苓飲是也,下虛者,必從肝治,補腎滋肝,育陰潛陽,鎮攝之治是也,至於天麻鉤藤菊花之屬,皆系熄風之品,可隨癥加入,此癥之原,本之肝風,當與肝風中風頭風門合而叁之”華岫云〔。
徐評,眩暈清火養肝,固為正治但陽氣上升,至于身體不能自主,此非浮火之比,古人必用金石鎮墜之品,此則先生所未及知也,憶余初至郡中治病,是時喜用唐人方,先生見之,謂人曰,有吳秀才徐某,在外治病,頗有心思,但藥味甚雜,此乃無師傳授之故,已後先生得宋板外臺秘要讀之,復謂人曰,我前謂徐生立方無本,誰知俱出外臺,可知學問無窮,讀書不可輕量也,先生之服善如此,猶見古風,所謂藥味雜,即指金石品也,因附記于此。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