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黑睛疾病 第四節 混睛障第 2 頁
[鑒別診斷]
本病應與宿翳相鑒別。宿翳是黑睛疾患痊愈后遺留之瘢痕翳障,其表面光滑,邊緣清楚,無眼赤痛。
[辨證論治]
本病之辨證,須細審因。肝經風熱所致者,治宜疏風清熱;肝膽熱毒所致者,治宜瀉肝解毒;陰虛火炎者,治宜滋陰降火。外治以消障退翳和擴瞳為要。
一、內治
(—)、肝經風熱
[主證]黑睛混濁,抱輪紅赤,畏光流淚,頭眼俱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證候分析]黑睛為風輪,內應于肝。風熱上犯,熏灼黑睛,使之混濁不清,抱輪紅赤,畏光流淚。頭為清陽之會,眼為清竅之所,風熱上擾,故頭眼疼痛。舌紅苔薄黃,脈浮數,為風熱在表之征。
[治法]祛風清熱。
[方藥]羌活勝風湯加減。方中羌活、防風、獨活、白芷、前胡、荊芥、桔梗、薄荷、柴胡、川芎辛散輕揚,善治外風,以清利頭目;黃芩清熱,且能監制羌防辛溫之性;白術、枳殼調理胃氣。《原機啟微》認為:“竅不利者,皆脾胃不足之證”,故用白術、枳殼健脾和胃,若體健脾胃不虛者亦可去之。全方以祛風為宅,清熱為輔。若嫌清熱力弱,可酌加銀花、連翹、梔子;若系先天性梅毒所致者,宜重加土茯苓驅梅解毒。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5jw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