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診斷概要 第一節 眼科診法第 11 頁
(三)內眼檢查法
作完眼前部檢查后,再查內眼。內眼檢查須用檢眼鏡在暗室內進行。一般在瞳神正常大小情況下檢查,必要時在排除綠風內障后,用1%新福林擴瞳,作比較詳細的檢查。
首先利用檢眼鏡檢查一下屈光間質是否有混濁,醫生先將直接檢眼鏡之輪盤轉至+8一十12屈光度處。囑被檢查者雙眼直視前方,然后將檢眼鏡放在距被檢眼20—30厘米處,使光線射到被檢眼的瞳神區,檢查者從檢眼鏡小孔窺視屈光間質情況。正常瞳孔區呈橘紅色反應。如該區出現點狀、線狀或團狀黑影時,囑被檢者向各個方向轉動眼球后向前方注視。若混濁隨眼珠轉動而相應移動,則混濁在黑睛或晶珠上;若眼珠停止轉動后,混濁仍在飄浮游動,則表示混濁在玻璃體內。
接著將檢眼鏡轉到“0”屈光度,準備檢查眼底各部。若檢查右眼,醫生應站在病人右側,用右手持檢眼鏡,以右眼檢查;檢查左眼時,則要站在左側,用左手持鏡,用左眼觀察。同時將檢眼鏡移至被檢眼前約2—3厘米處。若被檢眼或醫生有屈光不正,應凋整輪盤度數至能看清視神經乳頭形態為止。
眼底檢查順序及注意點:
1.注意視乳頭的大小、形狀、顏色、邊緣是否清晰,有無水腫隆起,表面有無出血以及小血管的多少,生理凹陷是否加深擴大,凹陷與視乳頭直徑比值(簡稱杯盤比,可用杯/盤或C/D表示)是多少,正常為0.3,雙側比值相差多少,乳頭上血管是否有屈膝現象和偏向鼻側,以及動脈有無搏動等。
2.視網膜血管視網膜中央血管進入眼底分為顳上、顳下、鼻上、鼻下四支,然后又分為很多小支,支配視網膜各部。動脈色鮮紅較細,靜脈色暗紅而較粗,正常時動脈與靜脈第;1、2分支的管徑之比約2:3。通過血管壁可以看到血柱。檢查時,注意血管的粗細及其彎曲度,動靜脈管徑的比例,血管壁反光情況,動靜脈有無交叉壓迫征,是否有白鞘伴行,有無血管閉塞及側支循環等。
<<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