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淋證第 5 頁

【現代研究】
·中醫藥治療膀胱炎、腎盂腎炎的臨床研究
腎盂腎炎、膀胱炎臨床表現以尿頻、尿急、尿痛或排尿不盡感,腰酸痛或小腹脹痛,小腹或脊肋角壓痛、叩擊痛,或膿尿為特征。屬中醫淋證范疇。文獻中報道中醫藥治療泌尿系感染療效肯定,副作用小,復發率低。周氏認為淋證主要為熱毒蘊結、下焦膀胱氣化受阻,采用五味消毒飲加味治療急性腎盂腎炎48例,治愈率81%,總有效率95.8%[江西中醫藥1993;(2):31]。姬氏報道用清熱化瘀法治療濕熱淋50例,突出濕熱郁遏氣機,氣滯血瘀病機特點,強調清化濕熱、化瘀和絡為法,臨床治愈率50%,有效率90%[江西中醫藥1994;(5):33]。李氏治療勞淋326例(慢性腎盂腎炎157例,慢性膀胱炎169例),分為氣陰兩虛兼膀胱濕熱型,及腎陰虛、腎陽虛、腎陰陽兩虛、氣滯血瘀分別兼膀胱濕熱型,治療標本兼顧,6周為1個療程,一般服藥1-2個療程,結果慢性腎盂腎炎治愈123例(78.34%),有效率96.82%,慢性膀胱炎治愈146例(86.39%),有效率98.32%。隨訪·254例遠期療效,完全治愈率87%[全國中醫腎病第六次學術研討會論文輯要1990:17]。
·中醫藥治療泌尿系統結石病的臨床研究
尿路結石屬中醫石淋范疇。中醫治療尿路結石包括排石療法和溶石療法。排石療法不僅采用通淋排石、清熱利尿,還兼用行氣活血、化瘀散結,對體虛者還輔以補腎、溫陽、益氣等法。如安氏等采用補腎活血利水法防治腎、輸尿管結石200例,效果滿意。其中男149例,女51例,年齡19—68歲之間,平均36.8歲;病史1天至4年,平均4個月。其中經B超或X線平片檢查腎結石104例,輸尿管結石96例。結石橫徑在0。3-1.Oem之間。單發結石128例,多發結石72例。經B超或IVP檢查有腎積水者86例。方劑由熟地、黃芪、三棱、莪術、金錢草、滑石等組成。制成沖劑,每袋13g,每次1袋,每日3次口服,本組病例服藥時間最短3天,最長4年,平均6個月。結果;結石排出或經檢查消失者視為排石,腎結石移至輸尿管或輸尿管結石移動1.Oem以上視為移動。腎結石排石59例(56.73%),移動25例(24%),無變化20例(19.23%),總有效率77.88%;輸尿管結石排石82例(85.4%),移動8例(8,3%),無變化6例(6.25%),總有效率96.87%。排石率達70.5%,顯示本法方藥有較好的排石作用,長期服用還有較好的抑制原有結石增大,防止新生結石形成的作用(中國醫藥學報1997;(4):20)。
中醫五絕網整理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