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黃疸第 5 頁

賀氏等對93例用過各種中西藥物退黃無效的急慢性重度黃疸型肝炎飲停心下證,改用苓桂術甘湯加減治療,獲得較好療效。辨證依據是:凡有倦怠無力,胃脘脹滿,渴喜飲或不喜飲,大便稀溏,舌苔白膩或黃膩,脈弦滑,胃脘有振水聲者,為飲停心下證。主方用桂枝、茯苓、丹參、葛根、赤芍。兼脾腎陽虛者加炮附子、肉桂粉(沖服);兼陽明腑實者加生大黃、玄明粉(沖服)。用藥前總膽紅素均值339.25p.mol/L。改用本法后39例乎均67天總膽紅素恢復正常,47例有殘留黃疸,退黃總有效率92.4%,無效及自動㈩院7例。并提出用苓桂術甘湯治療,對有飲停心下證這一特殊證型的重度黃疸型肝炎,系有效治法[中醫雜志1994;36(3):167]。
清開靈注射液具有清熱化痰,祛瘀通絡,醒腦開竅作用,劉氏等發現其對重癥肝炎有良好療效,而將其應用于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101例。清開靈組用清開靈注射液20mi,對照組用肌苷0.4g,均加入到10%葡萄糖液中分別靜滴,并都加等量維生素,每閂1次。治療結果,SGPT復常時間,清開靈組為21.5l土8.16天,西藥組為30.21土14.04天;血膽紅素復常時間,清開靈組為22.49土8.95天,西藥組為31.48土14.94天。兩組比較,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1)[中醫雜志1993;34(12):736]。
外科術后黃疸的臨床研究
高氏等以清利濕熱法為主治療外科術后黃疸16例.根據本組病例都具有身黃如橘,尿黃,舌紅,苔黃膩,脈滑等癥狀,符合中醫“陽黃”的特點,采用清利濕熱,疏肝利膽之法為主治療。藥用:茵陳、酒大黃,白芍、當歸、澤蘭、生薏苡仁、銀花炭、連翹。濕熱并重者,加冬瓜仁;熱重于濕者,加生石膏、竹葉;濕重于熱者,加滑石、澤瀉:正氣不足者,加黨參、麥冬;黃疽消退后去苦寒之品重用生黃芪。每日1—2劑,連服15—2()劑;;服約后6-10天黃疸開始消退,全部病例黃疽全部消退,血膽紅素低于34panol/L,平均為14大[中醫雜志1997;38(8):491]。
·單味藥和中成藥的實驗研究
現代研究芮陳具有利膽保肝的作用,能促進膽汁分泌和排膽,增加膽汁中固體物.膽紅素的含量,煎劑可降低麻醉犬奧狄氏括約肌緊張度。對于四氯化碳所致肝損害的大鼠皮下注射茵陳煎劑,可使其肝細胞腫、氣球樣變、脂肪變及壞死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肝細胞糖原與核糖核酸含量有所恢復或接近正常。茵陳還有解熱、利尿、活血、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為治療黃疽最常用的藥物[董昆山等編,現代臨床中藥學.第1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1998:379]。
復方丹參注射液由丹參、降香等藥物提取而成,經研究其具有抗氧化,提高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清除細胞內自由基的作用;可以阻止鈣離子流人細胞內,保護細胞和細胞膜結構,抑制谷丙轉氨酶釋放。在缺氧條件下,復方丹參液還具有保護線粒體,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微循環障礙的作用等[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1995;5(1):41]。
中醫五絕網整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