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基礎理論 第三節 治則第 5 頁

2.反治
(1)概念:所謂反治,是順從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種治療法則。即采用方藥或措施的性質順從疾病的假象,與疾病的假象相一致,故又稱“從治”。究其實質,是在治病求本法則指導下,針對疾病的本質而進行治療的方法,故仍然是“治病求本”。
(2)應用:適用于疾病的征象與本質不完全一致的病證。用于臨床,一般具有以下幾種:
①熱因熱用:指用熱性藥物治療具有假熱癥狀的病證之法。適用于真寒假熱證,即陰寒內盛,格陽于外,形成里真寒外假熱的癥候。治療時針對疾病的本質,用熱性藥物治其真寒,真寒一去,假熱也就隨之消失了。這種方法對其假象來說就是以熱治熱的“熱因熱用”。
如陰盛格陽證,由于陰寒內盛,陽氣被格拒于外,臨床既有下利清谷、四肢厥逆、脈微欲絕等真寒之征,又反見身熱、面赤等假熱之象。因其本質是寒,熱象是假,所以就不能用“熱者寒之”的方法,而應用溫熱藥治其真寒,里寒一散,陽氣得復,而表現于外的假熱,亦隨之消失,這就是“以熱治熱”的具體運用。
②寒因寒用:是指用寒性藥物治療具有假寒癥狀的病證之法。適用于里熱熾盛,陽盛格陰的真熱假寒證。如熱厥證,因陽盛于內,格陰于外,只現四肢厥冷的外假寒癥狀,但壯熱、口渴、便燥、尿赤等熱證是疾病的本質,故用寒涼藥治其真熱,假寒自然就消失了。這種治法,對其假寒的癥狀來說,就是“以寒治寒”的反治法。
③塞因塞用:是用補益的藥物治療具有閉塞不通癥狀的病證之法。適用于因虛而致閉塞不通的真虛假實證。如脾胃虛弱,氣機升降失司所致的脘腹脹滿等癥,治療時應采取補脾益胃的方法,恢復脾升胃降之職,氣機升降正常,脘腹脹滿自除。這種以補開塞之法,就是塞因塞用。
④通因通用:是用通利的藥物治療具有實性通泄癥狀的病證之法。適用于真實假虛之候,如食積腹瀉,治以消導瀉下;瘀血所致的崩漏,治以活血化瘀等,這種以通治通的方法,就是通因通用。
正治與反治,都是針對疾病的本質而治的,同屬于治病求本的范疇。但是,正治與反治的概念有別,并且,就各自采用的方藥的性質、效用與疾病的本質、現象間的關系而言,方法上有逆從之分。此外,它們的適用病證有別:病變本質與臨床表現相符者,采用正治;病變本質與臨床表現的屬性不完全一致者,則適于用反治。由于在臨床上,大多數疾病的本質與其征象的屬性是相一致的,因而,正治是最常用的一種治療法則。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頁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