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言第二節 中醫婦科學的發展簡史第 2 頁

五、唐代(公元618-公元907年)
唐代繼隋制建立了比較完備的醫事制度,設立了“太醫署”,這是唐朝最高的醫學教育機構和醫療機構,專門培養醫藥人才。自晉至唐臨床醫學日益興盛,發展特點是逐漸趨向專科化。
當時著名的醫學家孫思邈,兼長內、婦、兒各科,所著《千金要方》,成書于公元652年,全書凡30卷,有婦人方上、中、下3卷,而且將婦人胎產列于卷首。
此時,婦產科發展的重要特征是出現了我國現存理論較完備的產科專著,即昝殷著的《產寶》,成書于公元852~-856年,全書3卷41門,260余方,每門前有短論,后有附方,對后來產科發展有一定指導作用。
六、宋代(公元960—公元1279年)
宋代婦產科已發展成為獨立專科,在國家醫學教育規定設置的九科之中有產科。這一時期出現一些重要婦產科專著。楊子建著《十產論》,成書于公元1098年,“十產”包括正產、傷產、橫產、倒產、偏產等,并對各種異常胎位和助產方法作了敘述,對產科的貢獻較大。
朱端章著《衛生家寶產科備要》,成書于公元1184年,集宋以前產科的各家淪著,明標出處,并附有新生兒護理和治療。齊仲甫著《女科百問》,成書于公元1220年,全書凡2卷,將婦產科病歸納為100個問題,逐一解答,并附理法方藥。
此期,在婦產科方面成就最大的是陳自明和他的著作《婦人大全良方》。陳自明于公元1237年著成該書,全書分調經、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難、產后8門,《婦人大全良方》是我國著名的婦產科專著,是當時一部杰出的作品,一直風行300多年,對后世醫家也有巨大影響。此外,還有數部婦產科專著?傊嗅t婦產科學在宋代得到了迅速發展。
七、金元時代(公元1115—公元1234年;公元1271—公元1368年)
金元時代是醫學百家爭鳴時期,醫學流派開始興起,劉、張、李、朱四大家對婦產科從不同角度做出了貢獻。元代醫學設13科,有產科一門。
金元四大家的學術發展,開闊了對婦產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的思路。劉完素著《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成書于公元1184年,集中反映了其學術思想。同時該書《婦人胎產論》說:“婦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間,皆屬少陰;天癸既行,皆從厥陰論之;天癸已絕,乃屬太陰經也!睂D女生理作了規律性闡述。張子和著《儒門事親》,成書于公元1228年,善用汗、吐、下三法以驅病,這種觀點也常用于婦科。李呆認為“內傷脾胃,百病始生”,治病著重應用補脾升陽除濕之法,此法也廣泛用于婦科而收到較好的效果。同時李呆著《蘭室秘藏》,成書于公元1276年,該書所論:“婦人血崩,是腎水陰虛,不能鎮守包絡相火,故血走而崩也!睂裉煸陆洸。ㄖ饕恰肮ρ保┑闹委熓怯兄笇б饬x的。朱震亨在理論上提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之說,治療上重視保存陰精,另外,朱震亨著《格致余論》,成書于公元1347年,該書《受胎論》說:“陰陽交媾,胎孕乃凝,所藏之處,名日子宮,一系在下,上有兩歧,一達于左,一達于右。”第一次明確描寫了子宮的形態。
八、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年)
明代的醫事制度和醫學教育設13科,據《明史·百官志》記載有婦人科。此期婦科專著較多。薛己著《薛氏醫案》,成書于公元1528-1544年,即醫案16種,凡28卷,大旨以命門真陰真陽立論,對婦科理論也有重要影響。萬全著《廣嗣紀要}、《婦人秘科》,成書于公元1549-1615年。王肯堂著《證治準繩·女科》,成書于公元1602-1607年,其中對婦科疾病的治療論述甚詳。武之望著《濟陰綱目》,成書于公元1620年,書中廣集別說,細列綱目,資料較全,但少有己見。李明珍著《本草綱目》,成書于公元1578年,并著《奇經八脈考》和《瀕湖脈學》,其對月經理論和奇經八脈的論述,對中醫月經理論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明·趙養葵著《邯鄲遺稿》,為其晚年作品,趙氏獨重命門學說,在《邯鄲遺稿》中又有發揮。張介賓著《景岳全書》,成書于公元1624年,全書凡64卷,有《婦人規》3卷,強調陽氣陰精互為生化,形成了全面溫補的一派,這對婦科理論發展有重要意義。樓英著的《醫學綱目》、李梃著的《醫學入門》、龔信著的《古今醫鑒》等,對婦科疾病也有精辟論述。
此期,中醫學對腎及命門學說的研究和闡發,從理論上給婦產科以重大影響,但未能引起婦產科臨床的廣泛重視。婦產科著述雖多,而大多數著述局限于對前人論述的整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