癰疽疔癤

癰是感染毒邪,氣血壅塞不通而致的局部化膿性疾病。發(fā)病迅速,易膿,易潰,易斂。初起局部光軟無頭,很快結塊,表皮焮紅腫脹、疼痛,逐漸擴大高腫而硬,觸之灼熱。
疽是為毒邪阻滯而致的化膿性疾病。其特征是初起如栗,不發(fā)熱脹痛,易向四周擴大。潰爛之后,狀如蜂窩,發(fā)于肌肉之間,凡皮膚厚而堅韌的地方都可發(fā)生,但多發(fā)于項后及背部。
疔,名疔瘡,發(fā)病迅速,而且病情較重,因其堅硬而根腳如釘,故名。疔瘡發(fā)無定所,隨處可生,一般以頭面及四肢較為多見。其命名亦隨所生部位不同而異,如生于人中的,名人中疔;生于口角而口不能張開的,名鎖口疔;生于手指各處的名指疔,生于足趾的名趾疔。疔初起有栗米樣小泡,形如釘狀,其根較深,或癢或麻,或焮赤腫痛,然后腫勢逐漸增大,四周浸潤明顯,疼痛劇烈,約經5-7天,潰出膿栓,腫消痛止。
癤,名癤瘡,發(fā)于皮膚淺表,隨處可生,多生于頭、面、頸、項及臂臀等處。癤初起局部肌膚紅腫,繼則灼熱疼痛,突起無根,腫勢局限,有黃白色膿頭,隨后疼痛增劇,自潰,流出膿水,腫痛逐漸減輕或結塊無頭,紅腫疼硬,根盤較大,寒熱甚微,來勢緩慢。
【診斷要點】
癰和疽癥狀大不相同,應予區(qū)別。一般來說,癰為陽證,患部多紅腫熱痛,根腳高,寒熱交作,來勢兇猛。而疽則為陰證,患部多木痛,約2-3天即能收口。癰生于皮肉,疽生于筋骨。癰易消、易潰、易斂;疽難消、難潰、難斂。二者比較如下表44。
癤和疔雖然同是一種類型的疾病,但有區(qū)別,不可不辨,二者比較如下表45。
在這里還應指出,須知癤與癰不同,癰不發(fā)生于頭面,數目單純,局部頂高色赤,表皮緊張有光,起初無膿頭白點,漫腫范圍較大,這些應與癤有所區(qū)別。
表44 癰與疽的比較
癰 | 疽 | |
屬性 初病 深淺 顏色 腫狀 疼痛 熱度 膿液 輕重 預后 |
陽證 急暴 皮肉之間 焮紅,表皮發(fā)紅 高腫根束 劇烈 灼熱 稠粘 易消易潰易斂 良好 |
陰證 緩慢 筋骨之間 白色,皮色不變 漫腫或無根 不痛或微痛 不熱或微熱 稀薄 難消難潰難斂 較差 |
表45 癤和疔的比較
癤 | 疔 | |
病因 發(fā)病季節(jié) 毒性反應 部位 皮色 形狀 硬度 癥狀 預后 |
暑熱之毒,侵犯肌膚 夏秋季多見 輕 隨處可見 紅赤有光 有頭或無頭高突 初起硬,潰后軟 熱痛膿泄即減 病輕毒淺,良好 |
臟腑蘊熱,大毒結聚 四季均可發(fā)生 重 頭面四肢,陰毛發(fā)際 皮色不變,周圍焮赤 如栗米或水泡 堅硬根深,周圍腫脹 木癢或劇痛 病重毒深,易走黃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fā)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qū)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y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