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電圖

在腦皮層的神經元具有生物電活動,表現為大腦皮層經常具有持續的節律電位改變,稱為自發腦電活動。臨床工作中在頭皮上用 雙極或單極記錄法觀察大腦皮層神經細胞集團所顯示一種自發性電活動,它記錄的是頭皮上兩點之間的電位差,或者是頭皮和無關電極或特殊電極之間的電位差。腦電波主要是由細胞體和樹突的電位變化形成的,但是,單個神經元的電位不足以引起皮層表面的明顯的電位改變,只有大量的神經元同時發生電位變化,同步起來,才能引起皮層表面,出現電位改變,通過腦電圖描記儀將腦微弱的生物電放大后描記于紙上,成為生物電的曲線圖,即為腦電圖。
正常人與某此顱內病變和一些全身性疾病患者的腦電圖有所不同,因此可作為某此疾病的輔助診斷方法之一。腦電波主要用于癲癇、顱內占位性病變、顱腦外傷、腦血管疾病的檢查。
1、腦電圖描記
被檢者可取坐位或臥位,用火棉膠或橡皮條(或松緊帶)做成的電極帽將電極固定在頭皮特定部位,用導線與腦電圖描記儀相連,同時可描記8、12、16、20或32條曲線圖。
2、正常腦電圖(成人)
(1)α波節律8~13次/秒,波幅在`1100uV以下,以枕區出現最多。
(2)β波在顳額部,波幅不超過50μV。
(3)θ波分布在額顳部,40μV的只能占25%。
(4)δ波在額部,20μV以下不能超過10%。睡眠時腦電圖改變較多,但有一定規律性。兒童及老人腦電圖變異較大。
3、病理腦電圖
癲癇在發作間期或發作時,腦電圖上可有突然發生的高波幅放電,稱為癇樣或癇性放電,常見的波形不棘波和尖波。顱內占位性病變的腦電圖上可有局灶性慢波(θ波和δ波)。腦血管疾病的腦電圖上出現彌漫性或局灶性改變。內科疾病的腦電圖,如肝昏迷,嚴重心肺疾病伴有腦缺氧,腎病伴氮質血癥時均可有彌漫性θ波和δ波腦電圖改變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蜂療]蜂療發展史 09-29 [針刺療法]中國古代針法特色歷史演變 09-05 [拔罐療法]拔火罐的方法及注意事項 09-01 [足療]足部按摩越疼效果越好嗎? 08-31 [刮痧療法][組圖]分部分區刮痧療法 06-17 [臍療][圖文]痛經臍療方 03-02 [推拿療法]小兒推拿的操作順序及補瀉原則 02-26 [推拿療法][圖文]小兒推拿的常用手法有哪些 02-26 [推拿療法][圖文]什么是小兒推拿? 02-26 [足療][圖文]中醫足療視頻 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