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類藥物中毒6因

烏頭類藥物有川烏、草烏、附子、雪上一枝蒿等。川烏、草烏、附子是中醫臨床常用中藥,性味辛、甘,大熱有毒。川烏、草烏可溫中散寒、祛風止痛;附子能回陽救逆,補火助陽。臨床用之恰當,可起沉疴,救危逆。因其毒性大,用之不慎,中毒者亦屢見不鮮。
烏頭類藥物均含烏頭類生物堿,對心臟毒性大。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劇烈,口服150ml即可中毒,是川烏、草烏毒性的幾十倍。草烏的毒性大于川烏,附子為川烏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烏。附子藥用有三種規格,鹽附子毒性大于蒸制過的黑附片、白附片。
烏頭堿對中樞神經有強烈興奮作用。直接作用于心肌,先興奮,后抑制,用量過大可導致心肌麻痹而死亡。
中毒表現為唇、舌、顏面、四肢麻木及流涎、嘔吐、煩燥、心慌、心率減慢或心動過速、膚冷、血壓下降、早期瞳孔縮小/后放大、肌肉強直、呼吸痙攣、窒息而危及生命。
中毒原因大體如下:
1.煎煮時間太短 烏頭類入煎劑,一般要求久煎,即煎煮1小時以上,可減低其毒性。烏頭類藥物含有毒性大的雙酯型生物堿,烏頭堿化學性質不穩定,經加熱、水煮后,易水解成毒性較小的單酯型烏頭原堿,烏頭原堿的毒性只有烏頭堿的1/200~1/500。由于病者忘記醫囑,或中藥調劑人員交代不清,或病者煎藥嫌麻煩等,以至煎煮此類藥物時間太短,服后出現中毒。
2.用藥過量 《中國藥典》規定川烏、草烏常用量是1~3g,附子3~10g,最大可用30g,而某些高等院校中藥學教材上記載的川烏、草烏用量比《中國藥典》大1~3倍,開方醫生或使用者超量,出現中毒。
3.配伍不當或用藥時間過長 川烏、草烏、附子藥學成分相似,如川烏、草烏、附子同用,易中毒。長期服用含烏頭類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易蓄積中毒。
4.藥物炮制不當 烏頭類禁生用,生用多指外用。因而要求正確炮制,如炮制未達到合格要求,易引起中毒反應。
5.服藥時間不當 藥物動力學研究表明,等量的烏頭類藥品在不同時間服用,測其烏頭堿在體內的血液濃度有顯著差異,上午高于下午,中午最高,晚上則最低。故服用烏頭類的中藥,下午、晚上較為安全,中午服用則增加其中毒幾率。
6.個體差異 由于病者休質不同,耐藥能力不一樣,年輕人比老年人強;體健者比弱者強。因此體弱者、老年人要慎用。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