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用藥
凡在體表或某些粘膜部位應用,具有殺蟲止癢、消腫散結、化腐排膿、生肌收口、收斂止血的一些藥物,稱為外用藥。外治方藥有膏、丹、水、酒、散、藥線(藥丁)等劑型,對患部直接用藥。用法包括膏貼、涂、敷、摻、熏、洗、浸、浴、點眼、灌耳、滴鼻、吹喉及藥丁插入瘺管等。外用藥由于性能不同,而有不同的用途。
有殺蟲止癢者,如硫黃、明礬、輕粉、冰片、樟腦、蛇床子、土槿皮、爐甘石等,用于疥癬、濕疹、癢疹等皮膚病。
有消腫散結者,如黃連、黃柏、大黃、腰黃、丁香、蟾酥、麝香、芙蓉葉等,用于瘡瘍初起,焮腫熱痛。
有化腐排膿者,如輕粉、升丹、珠砂、硼砂、雄黃、冰片等,用于瘡瘍已潰,膿腐較多。
有生肌收口者,如殊砂、珍珠、琥珀、龍骨、血竭、冰片、爐甘石等,用于瘡瘍已潰,膿汁將盡,瘡口未收者。
有收斂護膚者,如明礬、石灰、虎杖、地榆、象皮、龍骨、牡蠣、爐甘石、赤石脂、密陀僧、五倍子、海螵蛸、滑石、蜂蜜、麻油等,用于收斂,止血,潤滑,護膚。
根據中醫習用的外用藥,綜合歸納其藥理作用,有以下幾點。
(1)殺滅病原體作用:
即所謂殺蟲。如硫黃能抗真菌、殺疥蟲;黃連、苦參、蛇床子及雄 黃桃仁膏等有抗滴蟲作用。
(2)抗菌、抗病毒作用:
近年曾對抗菌、抗真菌及抗病毒的中藥作了大量的篩選,發現青 黛、明礬、雄黃、輕粉、白降丹、膽礬、硼砂對金葡菌等常見化膿菌有抗菌作用。枯礬、五倍子、化毒散、生肌散、八寶生肌散、四黃素等,對綠膿桿菌有效。成藥紅升丹的抗菌作用很強,能消結散腫。雄黃、明礬、羊膽、大蒜、狼毒、貓眼草、白芥子、結核散、膽汁、黃連素、蛇床子、兒茶、硼砂、甘松等,均有抗結核桿菌作用。血竭、水銀、輕粉、硼砂、密陀僧、梅片、潮腦、白礬、枯礬以及一些中藥的酒與醋浸劑、黃藤生物堿、土槿皮苯浸膏均有抗真菌作用。紫草硼酸滴眼劑有顯著的抑制單瘡病毒的作用,可治療病毒性角膜炎。此外,水銀、輕粉有抗螺旋體作用。
藥物試管內的抗菌試驗結果,大部分與臨床療效一致,有人認為結果符合的占67%,不符合的有33%,而低度抗菌作用藥物也可能在臨床上有良好療效。體外玻器內進行的抗菌實驗結果,對外用藥來說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3)局部刺激作用:
有些外用藥對皮膚粘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使用藥部位發紅和充 血。如接觸時間較長或藥物本身有較強的刺激性,可能起皰,甚至生膿皰,動物皮膚對中藥的原發性刺激反應,也可造成實驗性皮炎,如巴豆油皮炎。薄荷腦、樟腦、桉葉油等可刺激皮膚冷覺感受器,局部皮膚有清涼感,還可影響肌肉、關節,減輕深部炎癥和疼痛。輕粉刺激口腔粘膜,可致潰瘍。白降丹并對局部皮膚可致發皰;斑蝥能發瘡引赤,刺激性很強。
(4)收斂止血作用:
收斂藥與創面或粘膜接觸時,能使表層細胞的蛋白質凝固,形成保 護膜,使局部免受刺激,且可使局部血管收縮減少充血,又可減少滲出。如明礬、鉛粉、兒茶、五倍子、爐甘石等。已報道明礬有強大的收斂作用,應用于子宮脫垂、直腸脫出及內痔、痔核等。兒茶含大量兒茶鞣質,五倍子含鞣質60%左右,廣泛用于收斂止血。有的膏藥還可使瘢痕軟化。地榆炭油劑可用于某些嚴重表皮剝脫性皮膚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