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是心理不安的轉移
www.ibe2005.net 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07-9-14 8:41:04 

在門診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特殊的“病人”,他們主訴很多,自感癥狀很重,但各種檢查均正常,藥物治療也不見效果。他們由于身體“癥狀”的存在而焦慮不安,擔心可能存在某種疾病(通常為一些疑難雜癥如癌癥、傳染病等),四處求醫,影響了正常的工作、學習、生活,嚴重的可導致自殺。其實,這種無病自憂也是病,不過它不是什么軀體疾病,而是一種心理疾病———疑病癥。
疑病癥患者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之壞跟身心情況很不相符,并處于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經常主訴自己病癥如何如何嚴重。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結論時,疑病癥患者常常斷定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或不可靠的,總是往壞處想,因此,無法消除內心對疾病的恐懼和疑慮,其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醫院,以尋找“更好”的論斷和治療。
疑病癥的產生有患者的個性因素,也有外界環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癥往往是對因心理挫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轉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機制作用的結果。現代社會,人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普遍感到存在著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統和恰當的宣泄方法,這種心理壓力就有可能以軀體的癥狀表現出來而困擾人們。
有疑病傾向或已患有疑病癥的人,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專業的幫助指導。目前有多種有效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擺脫無病自憂的困境。
疑病癥患者往往表現出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過度關注,對健康估計之壞跟身心情況很不相符,并處于對疾病的持續、強烈的恐懼之中。他們往往在沒有任何可靠證據的情況下,經常主訴自己病癥如何如何嚴重。當醫生檢查得出否定結論時,疑病癥患者常常斷定醫生的診斷是錯誤的或不可靠的,總是往壞處想,因此,無法消除內心對疾病的恐懼和疑慮,其結果是一次又一次地去另一些醫院,以尋找“更好”的論斷和治療。
疑病癥的產生有患者的個性因素,也有外界環境因素,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疑病癥往往是對因心理挫折而產生的不安全感的一種轉移,是自我因素防御機制作用的結果。現代社會,人們的競爭意識增強了,普遍感到存在著壓力。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缺少有效的支持系統和恰當的宣泄方法,這種心理壓力就有可能以軀體的癥狀表現出來而困擾人們。
有疑病傾向或已患有疑病癥的人,應及時找心理醫生進行專業的幫助指導。目前有多種有效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的方法,可以幫助你擺脫無病自憂的困境。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中醫五絕網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