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湯劑
把一種或多種藥物配伍成方,按煎法要求加水煎煮后,去渣取湯服用,稱湯劑。在古代名為湯液,這是一種使用得最為廣泛的劑型,適用于治療各種疾病,在中醫(yī)保健美容中則使用得較少。其特點(diǎn)是吸收快,奏效迅速,作用強(qiáng),并可根據(jù)病情變化加減使用。凡湯劑煎煮時(shí)忌用銅鐵器,宜用瓦罐,加蓋,用微火令小沸,不可太過(guò)與不及,火用木柴、蘆葦為佳。其水量多少依方而定,大約600g藥,用水800ml,煮取320ml,以此為準(zhǔn),多則加少則減。另外要注意某些藥物的特殊煎法,如先煎、后下、包煎、兌磨汁、沖服、烊化、泡服。
處方舉例:海藻輕身湯。
方法:取海藻、苡仁各12g,夏枯草、山植、澤瀉各15g,茵陳、柴胡各9g,白芥子6g,甘草5g。清水煎取200ml,每次口服100ml,1日2次。
作用:化痰祛脂,健脾利濕,調(diào)理氣機(jī)。主治女性青年肥胖癥。
(二)散劑將藥物碾研成為均勻混合的干燥粉末。內(nèi)服散劑有兩種類型,一種為末細(xì)量少者,可直接沖服;另一種研成粉末,臨用時(shí)加水煮沸十幾分鐘后服用。后一種又稱煮散,類似于湯劑,但由于藥材已研成粗末,顆粒小,有效成分容易煎出,故用量較之湯劑要小得多,且制作簡(jiǎn)便,便于攜帶,不易變質(zhì),適用于需較長(zhǎng)期服用者。 處方舉例:隋煬帝后宮面白散。
方法:取橘皮3份,白瓜子3份,桃花4份。三物搗篩為散,食后酒服1g。
作用:祛瘀活血。令身面俱白。
處方舉例:防風(fēng)通圣散。
方法:取防風(fēng)、荊芥、麻黃、薄荷、大黃、芒硝、梔子炒黑、連翹、川芎、當(dāng)歸、白芍、白術(shù)各15g,滑石90g,黃芩、石膏、桔梗各30g,甘草60g。共為粗末,每次15g,加生姜3片,水煎服,1日2次。
作用:疏風(fēng)解表,清熱瀉下。適用于肥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