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聊的“陽剛”比對惡習
第二屆全國性文化節暨第六屆全國計生、性與生殖健康用品展銷訂貨會剛剛開過不久,“廣東性學會成立15周年暨第8次學術會議”也適時召開。會上,性學專家們針對中國男人的精子質量是否下降的問題,拿出了兩種截然不同數據,并表示要做進一步的樣本采集研究。
報道中說:國家計生研究所張樹成在1999年研究的數據表明,在精子密度、活動率及精液量方面,我國男性精液質量高于國外同期結果,但下降速度明顯,且每年的下降率與國外相似。而浙江大學的朱心強等人根據1985—1997年國內36篇文獻、2318人的數據用散點圖描述和直線回歸法分析得出結論:近13年來我國男性平均精子、密度和平均精液量沒有明顯的下降……
中國男人的精子質量到底是否下降,業外人士難知其詳,專家們去做更多爭論本也無妨,但是,這則消息使人難解之處在于,權威專家們為什么非要和“國外的同期結果”做橫向比較。中國男人和老外比什么不好,難道,偏偏要在這個領域較量一番?
上月,生產安全套的世界知名公司——杜蕾斯的全球性調查報告向社會發布,其中顯示,中國人的平均性伴侶最多,為19.3人,遠遠高于全球的平均數10.5人;而中國人平均每年性生活的頻率卻只有90次,排全球倒數第7位,低于全球平均水平103次。這個數據公布后,遭到了輿論界連續一月的“炮轟”。11月8的某晚報報道說:國內的許多著名性學專家也指責這個報告數據不真實,一位泰斗級人物甚至說“這個數字的宣布是侮辱中國人。”
一家安全套公司是否把中國人的性伴侶高估,把性頻率低估,這種商業調查原本就沒有權威性可言,我們原本也無須計較太多,但是,性學專家們也認為這是“侮辱中國人”,把這個問題上升到民族感情上說事,也確實值得注意了。但是,冷靜地想一想,感覺很不對味。
從性伴侶、性頻率到精子質量,現在把這些東西都要拿出來去和老外比一比,普通大眾在私下里比,媒體在報端打筆仗,專家們也要在這上面廢口舌,“比”的不合適,全體憤怒,上升到民族感情上說事,但是,假如“比”的合適呢?換言之,怎樣“比”的結果才能讓大家滿意呢?在這個問題上,永遠會有一個標準的結果嗎?即便有了公正結論,又有何意義?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男人的“陽剛”問題在中國特別敏感,而且,這種敏感是以不斷比較的面目而呈現的:要和歐美人比如何任何,要和亞非人比如何如何。從最初的私下談論,到后來“邊緣化”的廣告暗示,再到現在使用一些醫學術語公開談論,從大眾到媒體再到專家,集體爭論、集體亢奮,似乎不把這個問題糾纏清楚,就對不起老祖宗。
這種全民的無聊的“陽剛”比對惡習,是到該結束的時候了!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