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茶”巨子的興衰沉浮
年紀稍大的藏族人都會記得"仁真杜吉"這個磚茶品牌,由四川雅安滎經縣姜氏家族生產的這個品牌在很長時期內曾是西藏高僧貴族乃至達賴、班禪的主要飲品。姜氏家族因茶而興,也因茶而衰。記者近日走進位于滎經縣的姜家大院,叩問一個"邊茶"界巨子的興衰榮辱史 。
曾經富甲一方的商界巨子我們見到的是姜家后人--76歲的姜琳,老人身體很好,落座后就興奮地向我們講起了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姜家制茶史。 姜家自清朝嘉慶年間開始生產"邊茶",即內地專門銷往邊疆少數民族地區的邊銷茶,藏區也叫磚茶。緊鄰雅安的青藏高原不產茶,可是那里的藏民由于飲食多含高熱量、缺乏維生素等原因,在生活中一刻也離不開茶,藏民們所需要的茶葉主要來自雅安等臨近的產茶地。 由于姜家的制茶工藝獨特,其品牌很快在眾多邊茶品牌中脫穎而出,他們生產的一些極品磚茶受到西藏高僧貴族的喜愛,西藏三大寺甚至年年購買姜家的磚茶。到了光緒年間,姜家的邊茶年產值已達數十萬銀兩,堪稱當時的商界巨子。 姜琳告訴記者,姜家生意最鼎盛的時候,全家共有500多口人,當時家里實行的是"共產主義"生活,所有人都可以各取所需,由于家里太有錢,老人們也不希望小孩去讀書,愿意抽煙的人有鴉片抽,不愿意抽煙的人就去打牌,生活很是"瀟灑"。 在當時我們縣城的街道上,無論是大攤小攤或各種商號,只要是做買賣的都有我們姜家的帳簿,凡是我們姜家人,無論到哪里買東西都可以掛帳,所有帳單每月底在我家統一結清。"老人說。 當時姜家請了一個姓夏的算盤先生來管帳,夏先生很是厲害,所有的帳單在5天內就能全部結清。據說夏先生可以雙耳同時聽不同的兩人報帳,而同時雙手撥弄算盤算各自的帳,也不會出一點錯。 記者問姜大爺,當時讓這么個聰明的算盤先生來管帳就不怕他貪污嗎,姜大爺只是笑了笑說:"他當時也掙了大錢了。"
班禪曾借錢扶持姜家 姜家生意初期也曾遇到過經營不善、面臨倒閉的時候,當時,姜琳的祖父和另一個會說藏語的叔祖父決定到西藏去找廟里的喇嘛交涉該怎么辦。當時兩兄弟租了一匹馬馱行李,就開始了從雅安翻越二郎山再經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康定等地,徒步前往西藏的行程。 兄弟倆在當時的旅途中生活十分落魄。由于生意佘了本,兩人身上沒帶什么錢,不敢在路上吃飯和住宿,就隨身帶了許多做好的玉米饃饃充饑,晚上大多是在旅店或居民住家的屋檐下睡覺。 到了西藏,兄弟倆有機會見到了班禪大師,提出先向寺廟借點錢度過難關,以保證姜家的"仁真杜吉"磚茶能按時供到寺廟中供高僧飲用,由于班禪大師當時也非常喜歡喝"仁真杜吉"牌茶葉,且被兄弟倆不遠千里而來的誠意所打動,就同意了他們的要求,并親自贈送了他使用的一個鼻煙壺給他們兄弟倆。 由于班禪大師借給他們的不是現錢,而是麝香、黃金和鹿茸等珍貴物材,所以兄弟二人就先到了當時川藏茶馬古道上繁華的交易中心--康定縣,將這些物品賣給了在當地做生意的陜商,換來了現錢。
幾年間,隨著姜家生意的逐漸紅火起來,欠帳很快就還清。
最后的一批"仁真杜吉"入藏 姜家的衰落始于"康藏茶葉股份有限公司"的成立。1939年(民國28年),西康省政府成立后,主席劉文輝面對捉襟見肘的地方財政,首先想到的就是操縱邊茶貿易,他成立了西康最大的"康藏茶葉股份有限公司",并要求所有茶商一律統一到康藏茶葉公司旗下,不允許私自賣茶入藏。 姜家產業不愿加入"康藏茶葉公司",卻又無法販運茶葉入藏,于是開始投資其他生意。據姜琳介紹,當時他們把錢投資到了一個做綢緞生意的遠房親戚處,那個親戚憑借姜家的巨額投資,賺了大錢,在香港、上海、成都都開了自己的鋪面。然而,這個親戚忘恩負義,賺了錢后只將借來的本錢還給了姜家,其余的全部占為私有。上了一次當之后的姜家也投資過其他生意,但由于終歸不是做自己的本行,其他生意投資都告虧本,直到1945年,姜家的產業終于被徹底拖垮。 姜家被迫停止運茶進藏,西藏的高僧喝不到"仁真杜吉"很著急,為此寺廟還專門派人來到滎經,找到姜家詢問原因。據姜琳講,這是以前從來沒遇到的事,可見當時姜家磚茶在西藏"上層社會"的影響力。由于從雅安經康定再進入西藏的道路被劉文輝所把持,寺廟的人選擇了一條前所未聞的道路力圖將"仁真杜吉"運入西藏,大體是:背夫將茶從滎經背到雅安,坐竹筏到樂山,乘輪船到武漢后,通過火車轉運到廣州,經遠洋輪船到印度,最后從印度進入西藏。這次運輸雖然成功了,但由于運輸成本實在太高,西藏的寺廟在運過這一次以后就再也沒有找過姜家。"仁真杜吉"從此在西藏消失。 據姜琳回憶,這批費盡周折運送到西藏的最后的"仁真杜吉"共2000包左右,每包20斤,凈重18斤。
如今破落的姜家大院 姜家大院如今仍保存完好,且有后人居住,這是我們此行聽到的一個好消息。于是我們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這里--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民主路187號。 推開位于窄窄巷子里的這扇木門,一個看上去已經十分頹舊的大院呈現在我們的面前,院子分前院和后院,據說,當年姜家在前院生產茶葉,在后院居住。整個大院除去堂屋和走廊,大約有34個屋子可供人居住,從這樣的建筑規模以及大幅還殘留著些許金箔粉的雕著中國古典故事場景的門窗看來,我們還是能夠感受到這個經歷了幾百年歷史的老屋曾經的輝煌。這種保存完好的古典民居據說在滎經已是十分少有了。 自從1945年姜家的產業完全破落后,姜家人的生活開始變得十分凄慘,這個曾經風光無限的大家族竟曾活活餓死了3房人。到解放初期,姜家老小由于已經淪為"城市貧民",于是姜家院子在風雨飄搖中得以完好保存下來。 大院的主人現在是姜琳和他71歲的夫人。老兩口現在居住在后院的一間屋內,其余的房屋都出租給了別人,整個院子如今共住有30多人。 姜琳退休前是滎經縣稅務局的國家干部,現在每月退休金1000多元,他的夫人沒有參加過工作,家里全靠姜琳老伯一人支撐。老兩口有一兒一女,也都有50歲左右,他們在縣城都安了家。 5年前,姜老伯的夫人得了糖尿病,姜老伯一直認為是誤診,因為夫人雖然一直在治病,但卻始終沒見好轉,反而日趨嚴重,現在整日臥床不起,姜老伯心疼不已。 5年間,姜老伯已花費了7萬余元為老伴治病,老伯說他的積蓄就快花完了,但他仍然要繼續為老伴治病。
院子里人來人往,很是熱鬧,租房客中有人在院子里洗衣服、有人在屋檐下繡鞋墊、有小孩拿著玩具槍竄來竄去,姜老伯也坐在堂屋前與我們這些訪客不停地合著影。那天太陽很大,照得院子里金光閃閃,古老的姜家大院似乎又恢復了些許往日的繁華。
- 相關文章
-
茶馬古道的千年歷史變遷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