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教子不貪”為鑒
唐朝時,李畬新任監察御史,掌管宮廷百官考察。一次,官倉小吏送來俸祿米,家人量過發現多了15斗,小吏說:歷來送米只多不少,這是倉官的安排,下次注意便是。李畬吩咐:下不為例。李母聞訊道:畬兒,多收的米娘一粒也咽不下。這次下不為例,下次還會下不為例,人心不足蛇呑象,能貪米就能貪金。李畬頓悟,連忙向母親謝罪,讓小吏把多送的米帶回。李畬身居高官,但李母依然不忘教子不貪,體現了古人重視道德教育的一片苦心。
如今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卻在家庭教育中反李母之道而行之,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在跨入競爭時代的今天,孩子要有所作為就必須精一點、惡一點、自私一點。一些家長更是以為看破紅塵,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則,于是乎,貪小便宜不吃虧的自私教育,便在潛移默化地侵蝕著孩子幼小的心靈。
《魏氏春秋》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意思是衡量社會上每一個人,品德應是首要標準。某些家長那種有悖于社會文明的缺德教育,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會成為孩子融入文明社會的障礙,到頭來,又會應了一句古語: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望子成龍之心恐怕只會換來一顆干癟的苦澀之果。
如今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卻在家庭教育中反李母之道而行之,比如有的家長認為在跨入競爭時代的今天,孩子要有所作為就必須精一點、惡一點、自私一點。一些家長更是以為看破紅塵,奉行人不為己,天誅地滅的原則,于是乎,貪小便宜不吃虧的自私教育,便在潛移默化地侵蝕著孩子幼小的心靈。
《魏氏春秋》云:士有百行,以德為首。意思是衡量社會上每一個人,品德應是首要標準。某些家長那種有悖于社會文明的缺德教育,不僅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而且會成為孩子融入文明社會的障礙,到頭來,又會應了一句古語: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望子成龍之心恐怕只會換來一顆干癟的苦澀之果。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