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學會生存
2003年的春夏,在非典肆虐的北京,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被打亂了。別的且不說,因為中小學放假,每家每戶最讓人擔心的就是孩子了——
孩子在家吃什么?能不能按時學習。做作業?我,作為一個初中一年級男生的母親,一度為此憂心忡忡,也忙得我焦頭爛額。一日數次電話,提醒他勤洗手,多喝水,按時寫作業,給自己熱午飯。以至有年輕的同事笑稱:難怪現在好多人不要小孩,太恐怖了。本想堅持到5月中旬就行了,誰知新的消息傳來:學校將延長學生在家自學的時間。
我犯了愁:每天為他做好飯菜,無異于天天吃剩菜,每天讓他自己做最簡單的飯,方便面、面包實在無營養可談;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長達兩個月的日子里,讓孩子安排好自學?安排好生活?就在這個時候,看到了關于麻文天的報道: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媽媽患非典住院,爸爸也被隔離在醫院的情況下,獨自生活了23天。
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如果家中發生突發事件,我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2把報紙拿給兒子看,試探地問:如果是你,你能夠在家中獨自地生活一段時間嗎? 兒子說 能。但是就象麻文天一樣,可能會被寂寞困擾。我告訴兒子,文化課的學習固然重要,而對于任何人來說,生存都是最為重要的。于是和他商定:每天自己做午飯,自己安排自學、做作業,自己安排適當的娛樂和休息。
做事要由簡人繁。第一天兒子要做排骨湯燉豆角。排骨湯是我提前做好的。我告訴他,把豆角擇好洗凈后,放兩碗排骨湯用小火炯煮,湯快干就好了。中午兒子打來電話,說豆角很香。晚上下班一進家門,我愣住了——桌上盤中剩著幾根青綠的豆角。
兒子,豆角沒熟透啊/
可是我看到湯快干了。
是用的小火嗎?
兒子一拍腦門:我忘了,一直是大火。
他爸鼓勵他:沒事,太生了你肯定吃著不對勁。
這回我學乖了:做晚飯時讓兒子站旁邊學習。頭天晚上吃啥菜,第二天中午就做啥。這回效果好多了,只是兒子抱怨有點每天不換樣的感覺。世上無難事,幾天之后,兒子熟練多了。今天十一點半打來電話問我:十點半就用電飯鍋給自己煮上了紅豆意米花生湯,現在豆已開花,算不算熟了?又挺得意地告訴我,中午準備炸雞柳、炒雞蛋西紅柿、熱花卷。下午看一會電視,寫作業,然后到小區附近的廣場放風箏。
放下電話,我陷入了沉思。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就脖子上掛把鑰匙,自己上學、看家、做飯、帶弟妹月陽寸候的孩子懂事早,自理能力強,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其實,誰都盼著大人孩子的生活一帆風順,可話說回來,人有目.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在日常的生活中,教會孩子具備應付突發事件、健康有序地生活的能力,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更為理智的愛。這種生存能力的訓練,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孩子在家吃什么?能不能按時學習。做作業?我,作為一個初中一年級男生的母親,一度為此憂心忡忡,也忙得我焦頭爛額。一日數次電話,提醒他勤洗手,多喝水,按時寫作業,給自己熱午飯。以至有年輕的同事笑稱:難怪現在好多人不要小孩,太恐怖了。本想堅持到5月中旬就行了,誰知新的消息傳來:學校將延長學生在家自學的時間。
我犯了愁:每天為他做好飯菜,無異于天天吃剩菜,每天讓他自己做最簡單的飯,方便面、面包實在無營養可談;更重要的是,如何在這長達兩個月的日子里,讓孩子安排好自學?安排好生活?就在這個時候,看到了關于麻文天的報道:一個小學六年級學生,在媽媽患非典住院,爸爸也被隔離在醫院的情況下,獨自生活了23天。
一個念頭冒了出來:如果家中發生突發事件,我的孩子會有怎樣的表現2把報紙拿給兒子看,試探地問:如果是你,你能夠在家中獨自地生活一段時間嗎? 兒子說 能。但是就象麻文天一樣,可能會被寂寞困擾。我告訴兒子,文化課的學習固然重要,而對于任何人來說,生存都是最為重要的。于是和他商定:每天自己做午飯,自己安排自學、做作業,自己安排適當的娛樂和休息。
做事要由簡人繁。第一天兒子要做排骨湯燉豆角。排骨湯是我提前做好的。我告訴他,把豆角擇好洗凈后,放兩碗排骨湯用小火炯煮,湯快干就好了。中午兒子打來電話,說豆角很香。晚上下班一進家門,我愣住了——桌上盤中剩著幾根青綠的豆角。
兒子,豆角沒熟透啊/
可是我看到湯快干了。
是用的小火嗎?
兒子一拍腦門:我忘了,一直是大火。
他爸鼓勵他:沒事,太生了你肯定吃著不對勁。
這回我學乖了:做晚飯時讓兒子站旁邊學習。頭天晚上吃啥菜,第二天中午就做啥。這回效果好多了,只是兒子抱怨有點每天不換樣的感覺。世上無難事,幾天之后,兒子熟練多了。今天十一點半打來電話問我:十點半就用電飯鍋給自己煮上了紅豆意米花生湯,現在豆已開花,算不算熟了?又挺得意地告訴我,中午準備炸雞柳、炒雞蛋西紅柿、熱花卷。下午看一會電視,寫作業,然后到小區附近的廣場放風箏。
放下電話,我陷入了沉思。我們這一代人,大都是從小學二三年級開始,就脖子上掛把鑰匙,自己上學、看家、做飯、帶弟妹月陽寸候的孩子懂事早,自理能力強,是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吧。其實,誰都盼著大人孩子的生活一帆風順,可話說回來,人有目.夕禍福,月有陰晴圓缺。在日常的生活中,教會孩子具備應付突發事件、健康有序地生活的能力,應該是家長對孩子更為理智的愛。這種生存能力的訓練,會讓孩子受益一生。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