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圖時代”我們錯失了文化營養
未成年人最愛讀圖,漸失對文字閱讀興趣。這是12月12日在上海召開的中國青少年社會教育論壇上,主辦單位公布的一項未成年人媒體需求調查的結果。數據顯示,電腦游戲、電視和音像制品成為上海未成年人最喜愛的三種媒體,而傳統概念上的課外書籍等,已經在未成年人的閱讀生活中失寵。
據悉,許多孩子對圖像產生依賴心理,卻降低乃至失去了對文字閱讀的興趣,同時也導致文字運用能力的大幅度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說:很多時候,心里明明知道該怎么表達,但就是書寫不出來。
筆者認為,發生在青少年身上的這種讓人憂慮的變化,并不是孤立、偶然現象,而是當前快餐文化時代種種世相的必然映射。快餐文化最大的特點就是淺閱讀盛行———所謂淺閱讀,即指一種淺層次的、以簡單輕松甚至娛樂性為最高追求的閱讀形式。在這種前提下,無論閱讀內容還是方式都與傳統的閱讀大不相同:內容上,以無厘頭式的消解、解構為上,或只以感官的刺激為是,充滿了游戲精神及荒誕不經的色彩;方式上則是以動漫、圖像等為主,文字為輔。即所謂碎片式的語言,拼盤式的內容,以知道代替知識。
往深處看,這種淺閱讀及其衍生的讀圖時代、動漫時代,似乎是文化工業化時代的一種必然、一種宿命。近年來,隨著經濟開放,文化也日益交融,借助電影電視、報紙雜志、互聯網等大眾傳媒的飛速發展,以商業利益為惟一目的的文化工業日益興盛。于是,我們看到了大批的肥皂劇,大批被戲說的名著,大批工業化制作出來的動漫、電子游戲,大量毫無藝術價值卻炒出轟動效應的流行音樂和暢銷書……但是,由于文化工業的真實目的只是利潤,而并不是想要真正服務于藝術,所以很多內容是刻意炮制的,與真正的藝術創造相去甚遠。
當然,這些工業化生產出來的文化也并非一無是處———起碼,它適應了當前人們生活節奏緊張情況下的現實需求。但是,如果這種淺閱讀過多地發生在青少年身上,多到影響其文字閱讀興趣的程度,無論如何都是需要引起警惕的———我擔心這種工業化的加工會把真正的文化濾走,只剩下一堆看似文化的泡沫。這會不會讓我們的下一代在文化方面患上營養不良癥?
閱讀生活的成功與否,對未成年人精神成長的方向有很大影響。在未成年人的成長過程中,必須追求一種有深度的閱讀,因為閱讀真正有價值的文字,是一種思維訓練的過程,是一種美學修養熏陶的過程,是一種人文情懷的養成過程,也是人生價值觀的形成過程。一個人如果不經過一段艱苦的閱讀歷程,想要達到必要的思維深度將是極其困難的;如果一代人均是如此,文化便無法有效傳承。抽空了文化內核的時代,其發展也將失去方向。
所以,雖然很難,雖然不無合理性,但對讀圖時代還是要警惕。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