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作品誦讀值得提倡嗎?
在現代科技發達的今天,很多學校和幼兒園辦起了經典作品誦讀班,一群小孩子搖頭晃腦地背誦古代經典作品。經典誦讀倡導者認為,經典誦讀可以讓孩子從小就與大師為伴,對其成長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但也有人認為,現在是信息社會、數字時代,創新是時代的主旋律,經典誦讀與當今時代相去甚遠,強化經典誦讀,會將孩子的創造意識扼殺在搖籃之中。經典誦讀是不是值得提倡,是不是有益于孩子的發展,背誦經典會不會有死讀書的趨向?這些問題成了人們近來關注的一個熱點話題。下面是記者進行的采訪記錄,希望能給家長們一些有益的啟發。
背誦經典作品會不會影響孩子的學習
在采訪中,記者發現有的家長雖然贊成讓孩子閱讀一定數量的經典作品,但同時又擔心由此會影響到孩子正常的課業。對此,前來濟南市甸柳一小講學的馬來西亞馬六甲基金會理事長鐘積成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在小學階段學習的學生,即使不讓他背誦經典作品,也需要讓他們背誦其他的東西。試想,現在學生在學校里背誦的東西究竟還有多少留在大腦里?記憶力是思考的基礎,背誦大量的世界經典之作,不只可以在文字上刺激學生的大腦,而且還向其輸入非常豐富的信息,從而幫助他們建立起神經網絡,為以后的學習打下更好的基礎,以至終生受益。我們在臺灣開講,讓孩子大量背誦,不但沒有影響他們的上課,反而開放了他們的腦筋,孩子們學起功課來感覺特別容易。
在濟南任教的孟繁英老師接受記者采訪時,正在對一群十多歲的孩子進行寫作指導。她說,經典誦讀不僅使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得以提高,而且還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學生理解白話文的能力強了,寫作能力自然會提高。所以,經典誦讀不是影響孩子的學習,而是促進他們的學習。
為了強調經典誦讀的重要性,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劉光裕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特別談到諾貝爾獎金獲得者、物理學家楊振寧誦讀經典的情況。楊振寧認為,學習自然科學要懂人文科學,特別是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上初中的時候,身為數學教授的父親讓其背誦了《孟子》,非但沒有影響到楊振寧的學習,反而對其科學研究產生了終生的影響。
經典是否要等上完小學和中學后再讀
作家肖復興說:我建議現在的小學、初中生,不要再去讀文學經典了!但他同時說,這并不是說文學經典沒有存在的必要,名著也要看,應該等孩子讀完了小學、初中以后,有了一定的生活積累,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再去閱讀。肖復興此說引起了比較強烈的反響,更多的人認為他的觀點值得商榷。
作家趙宏麗說,對于很多經典名著,中小學生也是很有興趣的。趙宏麗說他自己就是伴隨名著長大的。他6歲看《西游記》,8歲看《水滸傳》,10歲看《三國演義》。正是這些文學經典名著,培養了他對文學的愛好,提升了他的人文修養。
山師大二附中幾位中學生甚至認為看名著猶如穿名牌,能讓人提升自己的形象和身價。他們認為,文學名著對自己文筆、思想、修養的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而目前市場上的一些暢銷書是一種文化快餐,雖然當時閱讀時覺得刺激,但不能產生深遠的影響。
臺中師范大學王財貴博士認為,背誦經典作品一定要從小做起,否則一失足成千年恨。兒童期一過,腹中空空如也,只有幾句老師早小朋友早,一生就別想有什么成就了。
省城兩歲多的宋昊宸小朋友的父母宋永生、何云霞告訴記者,他們在兒子1歲半時就已經讓他接觸經典作品,并在兩歲多的時候就把他送到一所經典誦讀全托幼兒園。這絕非一時的心血來潮,而是他們經過多方對比、慎重考慮而作出的決定。因為經典是古圣先賢的思想精華,而不僅僅是什么文言文。尤其在幼兒時期就讓其接觸經典,則是以圣賢為師。
如何背誦和牢記經典作品
在采訪中,有的家長對記者說,孩子費了那么大的精力背誦了不少經典作品,可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長大后就忘記了。所以,這種不能讓孩子永遠記住的背誦沒有多少價值。
對此,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曾有一番很好的話語。他說,我現在80多歲了,你提到經典作品的哪一部分,還是能夠背誦出來。可現在學校里的學生,從六七歲開始,讀到二十多歲大學畢業,拿到博士學位,可有時問他學過的東西,卻多已忘記。原因就是他沒有真正地背誦,而是應付考試的臨時強行記憶。這不叫背誦。背誦像唱歌一樣,不用多少腦筋,如小孩子念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其中的內涵,他未必知道,但他會唱,會念,這才叫背誦。比如小孩子學普通流行歌曲,隨便一聽就背下來了,雖沒有用心,可卻永遠記住了。所以,背誦不要有什么功利目的,而是作為愉快與自然時,就會背而不忘,以至牢記終生。
死背能夠活用嗎
一些家長對記者說,由于孩子對經典作品多是死記硬背,以后就很難活學活用。所以,在這個創新時代,這種死背還是不提倡得好。
但是大力倡導經典誦讀的臺中師范大學王財貴博士卻不這么認為。他說,從來沒有聽說可以活背的,一個人從嬰兒起就開始死背了。比如電話冰箱這兩個詞,一定要先死背下來才可以拿來用。不然,活背成電箱話冰就不能用了。他說,死背猶如計算機之輸入資料,地下之積存水量,不用時當然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猶如計算機有程序,抽水機有馬達,一旦啟動,方便輕巧,水之流瀉,不可遏抑。書到用時方恨少,一個成人,可恨的往往不是不會思考,而是佳景當前,搜腸刮肚找不出半點墨水。其實,人的頭腦是神奇的,記憶下的東西會自動地編碼儲存,融會貫通。死背的東西多了,到時候活用起來比計算機還靈活。當然,這并不是說死背本身就可以活用的,而是隨著人的腦力的發展,到了成年,自然就會有所開悟。(記者曾琳)
■鏈接
什么是經典作品
所謂經典作品,就是指天地間永垂不朽的作品。國學大師南懷謹先生說,中國古代那些濃縮了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多方面智慧的古書,后世的人們就很尊敬地叫它做經典。而這些經典的文字,便是文學的藝術,讀起來朗朗上口,是一種很有韻律的歌唱。
凡是中外精神傳承下來的不朽作品,都是經典。如中國的《老子》《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莊子》《易經》《詩經》《心經》《金剛經》《史記》《紅樓夢》,以及優秀的唐詩、宋詞、元曲等;外國的《圣經》《莎士比亞全集》《獨立宣言》《柏拉圖和蘇格拉底對話錄》等。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文章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