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要幼兒身體健康,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是必要的,而且是最有力的保障。愈早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愈有助于幼兒健全人格的發展。
其實對小小孩來說,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應是指他可以和大人一同的正常進食開始。而這里指的正常進食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條件:
一、適當、足夠的營養
一到三歲的孩子每天所吃的食物達到下列清單,則父母毋須擔心孩子是否會營養不良:
1、500克左右的奶制品。
2、一兩含鐵質的蛋白質類(肉或蛋)或添加鐵質的殼類食物。
3、一杯果汁或一個新鮮水果
4、一份多種維他命(如果孩子不愛吃蔬菜時)。
二、足夠的分量
量的多少應以孩子的體重和年齡來估計。孩子周歲以后,就可與成人吃一樣的食物。
常有父母怕孩子吃不夠,但孩子習慣性的吃得過多,小小孩胖嘟嘟雖然惹人愛,也使父母覺得很有面子,養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孩子體重過重的問題,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后便很難控制,也會引起他生理及心理的一些后遺癥。
三、定時定量
父母應在固定的時間內,提供一定分量的食物給孩子,而不是出去郊游就只吃一個饅頭,晚上上餐廳又大吃大喝;或者吃飯時間不固定,有時六點吃晚餐,有時為等加班的爸爸回來,則延到八點才吃;還有一種則是,餐桌或客廳茶幾上永遠有食物,孩子則時時可隨手抓食物吃…
凡此種種有間題的飲食形態,都會增加胃的負擔,久而久之,非但造成孩子過胖或過瘦的問題,胃也可能會出狀況。
四、在定點進食
理想的狀態是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進食,如果因為特殊理由,無法全家人在同時間聚集圍桌吃飯,則可為孩子準備一套餐桌椅,這套桌椅也可以兼做孩子的工作桌,畫圖、拼拼圖時皆可使用。只是當吃飯時,就鋪上一塊小桌布,讓孩子固定在這個桌面上進食。
如果孩子離開桌面,父母便不要追著喂,也不能允許孩子自己將食物帶離桌面。一定要他回到桌面來才可以有東西吃,而且當進食時間超過四十分鐘后,就違反了前述定時定量的原則,所以父母應該收走食物,不讓孩子繼續吃。藉此讓孩子學習,若不吃便要等待下一餐的進食時間。
五、把自己碗內的食物吃完
我們讓滿一歲半的孩子自己添取自己想吃的食物,如果找人幫忙,分量不要一次給太多。使孩子可以輕松的吃完碗內的食物,進而樂意再添加,如此,可以培養孩子惜褔愛物的觀念,也讓孩子學習對自己負責,自己碗內的要自己吃完,如果實在吃不下便只好自己找爸爸媽媽幫忙吃,而且下次可得記得不要一次裝太多。
成人幫孩子添加食物也避免造成孩子永遠吃不完的印象,若把食物想成永遠做不完的功課,那便是個惡性循環了。
六、進食前后的準備
進食前我們要教導孩子一定要洗手,進食后則是刷牙或漱囗。讓他從小養成習慣。而進食前若不洗手就不給孩子食物。最好,也要讓孩子學習餐前預備與餐后收拾的工作。
七、餐前餐后的預備和收拾
吃飯的氣氛可以影響消化的品質,有良好的氣氛,非但不知不覺吃得多,也吃得好(消化好);反之,若是威脅利誘的哄騙,非但孩子咽不下,就算勉強吞下也可能消化不良。而氣氛的營造就從讓孩子擺餐具開始,孩子在邊擺餐具時心中會邊想,這是媽媽的碗,這是我的碗,等一下我要坐媽媽旁邊,他就會開始盼望趕快開動,可以開始吃飯,自然便會吃得開心。吃完飯,我們也該讓孩子學習以下兩件事:
其實對小小孩來說,良好的飲食習慣的培養,應是指他可以和大人一同的正常進食開始。而這里指的正常進食至少需要包括以下幾個條件:
一、適當、足夠的營養
一到三歲的孩子每天所吃的食物達到下列清單,則父母毋須擔心孩子是否會營養不良:
1、500克左右的奶制品。
2、一兩含鐵質的蛋白質類(肉或蛋)或添加鐵質的殼類食物。
3、一杯果汁或一個新鮮水果
4、一份多種維他命(如果孩子不愛吃蔬菜時)。
二、足夠的分量
量的多少應以孩子的體重和年齡來估計。孩子周歲以后,就可與成人吃一樣的食物。
常有父母怕孩子吃不夠,但孩子習慣性的吃得過多,小小孩胖嘟嘟雖然惹人愛,也使父母覺得很有面子,養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孩子體重過重的問題,到了小學三、四年級后便很難控制,也會引起他生理及心理的一些后遺癥。
三、定時定量
父母應在固定的時間內,提供一定分量的食物給孩子,而不是出去郊游就只吃一個饅頭,晚上上餐廳又大吃大喝;或者吃飯時間不固定,有時六點吃晚餐,有時為等加班的爸爸回來,則延到八點才吃;還有一種則是,餐桌或客廳茶幾上永遠有食物,孩子則時時可隨手抓食物吃…
凡此種種有間題的飲食形態,都會增加胃的負擔,久而久之,非但造成孩子過胖或過瘦的問題,胃也可能會出狀況。
四、在定點進食
理想的狀態是全家人一起在餐桌上進食,如果因為特殊理由,無法全家人在同時間聚集圍桌吃飯,則可為孩子準備一套餐桌椅,這套桌椅也可以兼做孩子的工作桌,畫圖、拼拼圖時皆可使用。只是當吃飯時,就鋪上一塊小桌布,讓孩子固定在這個桌面上進食。
如果孩子離開桌面,父母便不要追著喂,也不能允許孩子自己將食物帶離桌面。一定要他回到桌面來才可以有東西吃,而且當進食時間超過四十分鐘后,就違反了前述定時定量的原則,所以父母應該收走食物,不讓孩子繼續吃。藉此讓孩子學習,若不吃便要等待下一餐的進食時間。
五、把自己碗內的食物吃完
我們讓滿一歲半的孩子自己添取自己想吃的食物,如果找人幫忙,分量不要一次給太多。使孩子可以輕松的吃完碗內的食物,進而樂意再添加,如此,可以培養孩子惜褔愛物的觀念,也讓孩子學習對自己負責,自己碗內的要自己吃完,如果實在吃不下便只好自己找爸爸媽媽幫忙吃,而且下次可得記得不要一次裝太多。
成人幫孩子添加食物也避免造成孩子永遠吃不完的印象,若把食物想成永遠做不完的功課,那便是個惡性循環了。
六、進食前后的準備
進食前我們要教導孩子一定要洗手,進食后則是刷牙或漱囗。讓他從小養成習慣。而進食前若不洗手就不給孩子食物。最好,也要讓孩子學習餐前預備與餐后收拾的工作。
七、餐前餐后的預備和收拾
吃飯的氣氛可以影響消化的品質,有良好的氣氛,非但不知不覺吃得多,也吃得好(消化好);反之,若是威脅利誘的哄騙,非但孩子咽不下,就算勉強吞下也可能消化不良。而氣氛的營造就從讓孩子擺餐具開始,孩子在邊擺餐具時心中會邊想,這是媽媽的碗,這是我的碗,等一下我要坐媽媽旁邊,他就會開始盼望趕快開動,可以開始吃飯,自然便會吃得開心。吃完飯,我們也該讓孩子學習以下兩件事:
文章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飲食]吃螃蟹要喝兩種酒 10-11 [藥品]中醫擇時用藥有講究 10-08 [飲食]玉米的功效與作用 09-28 [飲食]助人長壽的四種食物 09-28 [嬰幼]寶寶接種后如何護理? 09-27 [男性]中年男性焦慮癥如何自我調節? 09-21 [飲食]吃螃蟹的四個健康吃法 09-21 [嬰幼]小兒哮喘治療應注意的五大誤區 09-20 [急救]寶寶吞食異物的急救方法 09-20 [男性]男性糖尿病可引發性功能障礙 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