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談銀屑病的病因病機
中醫談銀屑病的病因病機
銀屑病又名“牛皮癬”,是一種常見并易復發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基本損害為紅色丘疹或斑塊,上覆銀白色鱗屑,可發生于任何部位,但以四肢伸側和頭皮為多見。病程日久,頑固難治。銀屑病中醫又名“白疙”、“疙風”、“蛇風”、“松皮癬”等。隋朝《諸病源候論·干癬候》曰:“干癬,但有匡郭,皮枯索癢,搔之白屑出是也。”其癥狀與銀屑病較為相似。然白疙作為一個病名,始見于清代《外科大成》:“白疙,膚如疹疥,色白而癢,搔起白疙,俗呼蛇風。”《外科證治全書》對其描寫較為細致:“白疙,一名疙風。皮膚燥癢,起如疹疥而色白,搔之屑起,漸至肢體枯燥坼裂,血出痛楚,十指間皮厚而莫能搔癢。”《醫宗金鑒·外科心法》曰:“白疙之形如疹疥,色白而癢多不快,固有風邪客皮膚,亦有血燥難榮外。”以上文獻對銀屑病的描述雖較為粗淺,然而,關于其皮損特征和病因病機已有了一定的認識。此外,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提到艾灸病處及奇穴治療癬病,其經驗尚有一定的可借鑒之處。
銀屑病的中醫病因病機:
目前對銀屑病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內因多由七情所傷、飲食不節;外因多為風、熱、濕諸邪客于肌膚。在發病及病變過程中均可涉及五臟。其病機一般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熱 過食魚腥、厚味、辛辣之品,致脾失健運,郁滯蘊熱,或因情志不舒,氣機壅滯,郁久化火,毒熱蘊伏營血而發于肌表。
瘀 風、熱、濕諸邪客于肌膚,或久病成瘀,以致經脈阻滯,氣血凝結,肌膚失養而發為此病。
虛 病久或肝腎不足,陰血虧損,化燥生風,肌膚失于濡養。
銀屑病有血熱、血虛、血瘀、血燥之分,其苔脈不一,證候有異,虛實有別,也常可風濕、濕熱、熱毒雜至,相兼為病,是謂內外因均可導致此病的發生。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濕疹]慢性濕疹驗方 07-23 [凍瘡]冬病夏治防凍瘡 07-21 [膿皰瘡]夏季當心膿皰瘡 05-24 [帶狀皰疹]火針治帶狀皰疹神經痛 04-20 [凍瘡][圖文]凍瘡是怎么形成的? 03-09 [凍瘡][圖文]凍瘡怎么治 凍瘡的治療方法 03-09 [帶狀皰疹]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疼痛之脈案 03-02 [帶狀皰疹]病毒性帶狀皰疹 03-02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后遺癥的外用治療… 02-28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的癥狀及后遺癥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