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癬中醫診斷法
牛皮癬中醫診斷法
(一)望診
1.辨舌象
在牛皮癬進行期,若舌質紅赤、舌苔黃,辨證屬熱毒內蘊、郁于血分、血熱風盛。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息風為法。若舌苔黃膩,為濕熱化毒,加土茯苓、苦參除濕解毒。若舌紅少苔,為濕熱傷陰,加玄參、麥冬、沙參清熱益陰。若雖皮疹色鮮紅,但舌胖嫩有齒痕,此為脾虛之舌,因脾為后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失健運,則氣血生化無源,氣虛則無力抗邪;熱毒久蘊郁于血分,發于皮膚則皮疹鮮紅,此為本虛標實之證,治療應以清熱涼血解毒為主,健脾益氣護胃為輔。牛皮癬反復發作,皮疹泛發淡紅斑片,干燥脫屑,瘙癢明顯。若舌質淡苔白,辨證屬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治療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為法。雖皮疹色淡,若舌質紅赤,治療上切不可僅以溫養為法。皮疹色淡似熱象不顯,但熱蘊于內,首當上涌于舌,故舌紅赤,此乃熱毒日久、生風化燥。血虛風燥為本、熱毒久羈為標,治療應以養血潤膚為主,清熱解毒為輔。
牛皮癬反復發作,皮疹呈現浸潤斑塊,色暗紅,鱗屑干燥,瘙癢明顯。若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辨證屬氣血瘀滯、熱毒阻絡,治療以活血化瘀、解毒通絡為法。若舌苔黃膩,加土茯苓、苦參除濕解毒。若少苔或舌苔花剝,加玄參、鱉甲滋陰清熱、軟堅散結。若舌質色黯淡,邊有齒痕,為氣虛血瘀為本,熱毒互結為標,治療應盡量避免或少用破血傷氣之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等藥,以益氣養血活血為主,清熱解毒、搜風通絡為輔。牛皮癬反復發作,皮疹泛發淡紅斑片,干燥脫屑,瘙癢明顯。若舌質淡苔白,辨證屬血虛風燥、肌膚失養,治療以養血潤膚、祛風止癢為法。雖皮疹色淡,若舌質紅赤,治療上切不可僅以溫養為法。皮疹色淡似熱象不顯,但熱蘊于內,首當上涌于舌,故舌紅赤,此乃熱毒日久、生風化燥。血虛風燥為本、熱毒久羈為標,治療應以養血潤膚為主,清熱解毒為輔。
牛皮癬反復發作,皮疹呈現浸潤斑塊,色暗紅,鱗屑干燥,瘙癢明顯。若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辨證屬氣瘀滯、熱毒阻絡,治療以活血化瘀、解毒通絡為法。若舌苔黃膩,加土茯苓、苦參除濕解毒。若少苔或舌苔花剝,加玄參、鱉甲滋陰清熱、軟堅散結。若舌質色黯淡,邊有齒痕,為氣虛血瘀為本,熱毒互結為標,治療應盡量避免或少用破血傷氣之桃仁、紅花、三棱、莪術等藥,以益氣養血活血為主,清熱解毒、搜風通絡為輔。
2.辨皮損
(1)辨色澤:牛皮癬的皮損以紅色斑丘疹為主。《靈樞?五色論》日:“黃赤為熱”,斑疹色紅應為熱,現在多認為是血熱所致。由于壓之褪色,屬于局部充血而不是出血。因此這里所指的血熱實際上是體內血熱外壅肌表,充斥絡脈的表現。《素問?皮部論》又說:“絡脈盛色變”,由于絡脈充斥程度、時間長短不同,表面色澤也有不同表現。初病時絡脈剛充盛,其色鮮紅;若血熱偏盛,其色深紅;若日久血熱壅盛不退,絡脈阻滯,血熱成瘀,其色紫暗;也有陰血虛,絡脈空疏,其色淡白或淺紅。此外,也應注意皮損面積大小,如大塊紅斑,散布周身,其血熱較重;紫紅色大斑塊,持續不退,為瘀久不化。
(2)辨部位:《素問?皮部論》說:“皮有分部,脈有經紀,凡十二經脈者,皮之部也。”就是說體表各部均為十二經所分屬。若皮損泛發周身,則與十二經脈及所屬臟腑陰陽偏頗有關。若皮損以四肢伸側和背部較多,提示諸陽經熱偏盛;頭為諸陽之會,頭部皮損與六陽經熱盛有關;陽明主面,面部皮損標志著陽明胃經熱盛;脾主四肢,脾與胃以膜相連,四肢皮損多,則說明脾胃兩經陽熱偏盛。牛皮癬皮損的發病部位沒有明顯的界線,因此上述可作為辨證的參考。
(3)辨鱗屑:牛皮癬的鱗屑是附著于皮損上而后形成的。原皮損大致有血熱、血虛等幾種情況,血熱、血瘀、血虛均可以生風,風盛化燥,燥盛則干,肌膚失養,因此鱗屑干燥,層出不窮。所以,辨鱗屑應與辨皮損結合起來,就會辨出血熱風燥、血瘀風燥、血虛風燥等證型。
(二)聞診
一般無特殊氣味或聲音。
(三)問診
部分牛皮癬患者初次患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大部分患者病情表現為冬重夏輕,少數為夏重冬輕,也有患者病情與季節無明顯關系。
(四)切診
尋常型牛皮癬、關節型牛皮癬多見脈弦或弦滑,膿皰型牛皮癬、紅皮病型銀屑病可見脈弦數或滑數脈等。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濕疹]慢性濕疹驗方 07-23 [凍瘡]冬病夏治防凍瘡 07-21 [膿皰瘡]夏季當心膿皰瘡 05-24 [帶狀皰疹]火針治帶狀皰疹神經痛 04-20 [凍瘡][圖文]凍瘡是怎么形成的? 03-09 [凍瘡][圖文]凍瘡怎么治 凍瘡的治療方法 03-09 [帶狀皰疹]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疼痛之脈案 03-02 [帶狀皰疹]病毒性帶狀皰疹 03-02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后遺癥的外用治療… 02-28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的癥狀及后遺癥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