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刺治痤瘡(青春痘)
“青春痘”是痤瘡的俗稱,中醫稱為“面皰”、“肺風粉刺”、“酒刺”等。現代醫學認為,該病的病因為內分泌失調,雄性激素分泌過多。中醫認為痤瘡病位在肺,病機包括肺經血熱、脾胃濕熱。如《外科正宗》曰:“肺風、粉刺、酒渣鼻三名同種,粉刺屬肺、酒渣鼻屬脾,總皆血熱郁滯不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謂:“肺風粉刺,此癥由肺經血熱而成,每發于鼻面,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腫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宜內服枇杷清肺飲,外敷顛倒散,緩緩自收功也。”中醫臨床每以清熱、利濕、涼血等法治療。
痤瘡纏綿難愈,治療很棘手,針刺治療痤瘡具有優勢,包括丘皰型、膿皰型、持久性等。方法如下:用0.5寸毫針在患處丘疹、皰疹中心散在性淺刺,刺入約兩分,體針選合谷、三陰交、太沖,平補平泄,留針30分鐘,取針后使皰疹出血少量更好。
病案舉例
患者陳某,女,20歲,因面部痤瘡反復發作半年求診,曾外用祛痘西藥無效。癥見雙側面頰、額頭、頦部出現成群紅色丘皰疹,高出皮膚,皰疹紅腫,自覺患處皮膚疼痛,舌紅,苔薄白,脈微數。此為肺胃經郁熱不散,上達頭面。治當通氣滯、泄熱利濕。在患處丘疹、皰疹中心散在性淺刺,刺入約兩分,針刺合谷、三陰交、太沖,平補平泄,留針30分鐘。針刺8次后,患者面部丘皰疹明顯變小,與皮膚相平,皮疹紅色減退,疼痛消失。
散刺患處皮膚,可通過刺血發揮泄熱消腫、活血祛瘀、調理經氣的作用,能夠改善皮膚微循環,促進毛囊的脂質代謝。刺血法具有出惡血、辟濁氣、通經脈、調血氣的作用,能改變經絡中氣血運行不暢的病理變化,從而達到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的目的。《內經》曰:“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并記載了用刺血法治療感染性皮膚病。三陰交穴是脾經、肝經、腎經的交會穴,具有清熱利濕、滋腎調肝、行氣、疏通下焦的作用。合谷穴善于行氣、泄肺熱,太沖穴能疏肝行氣,上述穴位合用對內分泌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濕疹]慢性濕疹驗方 07-23 [凍瘡]冬病夏治防凍瘡 07-21 [膿皰瘡]夏季當心膿皰瘡 05-24 [帶狀皰疹]火針治帶狀皰疹神經痛 04-20 [凍瘡][圖文]凍瘡是怎么形成的? 03-09 [凍瘡][圖文]凍瘡怎么治 凍瘡的治療方法 03-09 [帶狀皰疹]治療帶狀皰疹后遺疼痛之脈案 03-02 [帶狀皰疹]病毒性帶狀皰疹 03-02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后遺癥的外用治療… 02-28 [帶狀皰疹][圖文]帶狀皰疹的癥狀及后遺癥 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