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靜脈炎
- 靜脈血流緩慢
- 靜脈壁得損傷
- 血液高凝狀態(tài)。
血栓性靜脈炎是指靜脈壁內由於各種因素所致的炎癥反應,同時伴有靜脈血栓形成的血管疾病。發(fā)生於淺組靜脈者,稱為淺靜脈炎,多見於四肢淺靜脈和胸、腹壁淺靜脈。發(fā)生於深靜脈者,稱為深靜脈炎,發(fā)病部位多數(shù)在下肢和骨盆內靜脈、上腔或下腔靜脈也可發(fā)生,但極少見。本病最大的危險性為血栓脫落可導致肺栓塞。
淺靜脈炎辨證論治
證型 | 臨床表現(xiàn) | 治法 | 方藥 |
---|---|---|---|
急性期 | 局部靜脈疼痛或及腫脹,沿靜脈走向可摸到一條硬索條狀物,壓痛明顯,周圍皮膚出現(xiàn)紅斑,有時伴有水腫?沙掷m(xù)1~3週,然後逐漸消退,伴有發(fā)熱、全身不適等癥狀。 | 活血化瘀,清熱利濕 | 五味消毒飲合三妙丸加減。 |
慢性期 | 遺留條索條狀物可長期不退,如多次復發(fā),病變靜脈周圍皮膚有色素沉著。有隱痛墜脹感。 | 活血化瘀,通絡消腫 | 桃紅四物湯加味或 當歸、赤芍、川芎、紅花、三稜、莪朮、穿山甲、乳香、沒藥、漢防己。 |
深靜脈炎
深組靜脈內腔的炎癥,同時伴有血栓形成。發(fā)病部位多數(shù)在下肢與骨盆內靜脈,上腔或下腔靜脈也可發(fā)生,但較少見,上肢靜脈最少見。促使靜脈內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
病因病理
病由術後、產後、外傷等,長期臥床,久臥則傷氣,氣傷則氣行不暢。氣滯則血凝,以致瘀血阻於絡道。脈絡瘀塞不通,不通則痛。
辨證論治
主要癥狀: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主要癥狀是肢體疼痛,行走時加劇,並可伴有發(fā)熱。
主要體徵:患肢腫脹,靜脈血栓部位常有壓痛:將患側足背急劇彎曲時,可引起小腿肌肉深部疼痛。部份患者患肢溫度有改變,溫度偏高,或因動脈痙攣而患肢短時間發(fā)涼。
分類表現(xiàn):
小腿血栓性深靜脈炎 | 無全身癥狀,或僅有低熱,小腿腓腸肌部疼痛及壓痛,足背和足踝常有水腫出現(xiàn)。淺靜脈壓常屬正常。 Homans徵常為陽性。 |
股靜脈血栓性深靜脈炎 | 可有發(fā)熱,在內收肌管部位、髂窩部和小腿深部均有壓痛,小腿及足踝部出現(xiàn)輕度水腫,患肢淺靜脈壓較健側升高。 Homans徵陽性或陰性。 |
髂骨(腰骨)靜脈血栓性靜脈炎 | 左側發(fā)病率高於右側,起病急驟,可有發(fā)熱(一般不超過39°C),脈搏增速,神疲乏力等全身癥狀。數(shù)小時內自臀部以下整個下肢自覺疼痛,顯著水腫,皮色發(fā)白,嚴重者皮色呈青紫,大腿內側股管處有明顯壓痛,股近側及同側下腹壁淺靜脈多擴張。病久可見腰酸腿軟。肢冷麻木,患肢增粗。 |
治療
證型 | 臨床辨證 | 治則 | 常用藥 |
濕熱瘀滯證 | (早、中期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 | 活血通絡,消熱清腫 | 桃紅四物湯加萆薢滲濕湯或抵當湯加減。 |
氣虛瘀滯證 | (後期下肢血栓性深靜脈炎) | 益氣和營,溫陽利水,活血通絡 | 真武湯、補陽還五湯、當歸四逆湯。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jié)炎]膝關節(jié)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