臁瘡
臁瘡是發生於小腿下三分之一脛骨脊兩旁(臁部)肌膚之間的慢性潰瘍。又稱褲口瘡、褲口毒、裙邊瘡。其患病後長年不斂,癒後又每易因碰傷而復發,俗稱「老爛腳」,現代醫學稱之為小腿慢性潰瘍。
病因病理
多因經久站立或擔負重物,勞累耗傷氣血,中氣下陷、絡脈失暢,影響局部的氣血運行,以致瘀血稽留於絡脈之中,肌膚遂失所養,復因濕熱下注,或因?腿皮膚受破傷、蟲咬、濕瘡等染毒而誘發。
臨床癥狀
- 好發部位:小腿下三分之一處。踝骨上端、內外側,內側多於外側。
- 潰瘍形態:圓形、橢圓形、斜形,邊緣整齊、或破損樣,基底深凹或?肉凸出。
濕熱下注型 | 瘡面膿水臭穢,瘡周焮紅灼熱,水泡糜爛,滋水淋漓,或有壓痛,苔薄黃膩,脈滑數,多見於臁瘡初期。 |
中氣下陷型 | 潰瘍日久不癒,瘡面肉色灰白,膿水灰薄或為綠色污穢,患肢朝消暮腫,或有面色洸白,大便溏薄,苔薄質淡,脈細。多見於後期。 |
治療
內治
- 濕熱下注型:清熱利濕,和營消腫,用三妙丸合萆檞滲濕湯加減。
- 中氣下陷型:補中益氣湯、桂枝加當歸湯加減、六味地黃丸、左歸丸、二至丸、十全大補丸。
- 成藥驗方:初期三妙丸,清解片。後期補中益氣丸、地龍片、當歸丸、黃耆片、附桂八味丸。
外治
- 初期,紅腫熱痛可用黃金膏,周圍發濕疹,用青黛膏薄貼;破爛出水,潰膿,腐肉不脫,用九一丹搽後,再以上述油膏蓋貼。
- 後期,潰瘍表面已經清潔,呈顆粒狀芽肉,搽生肌散後以白玉膏蓋貼。
- 局部營養不良而難斂者,用蛋黃油、魚肝油、白糖調生肌散外用。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