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病
一切生於體表或與皮膚損害有關(guān)的疾病,均是皮膚病。
病因病裡
- 風
- 濕
- 熱
- 蟲
- 毒:藥物毒、食物毒、蟲毒、漆毒
- 血瘀
- 血虛風燥
- 肝腎不足
類別 | 急性皮膚病 | 慢性皮膚病 |
---|---|---|
發(fā)病 | 急驟 | 緩慢 |
皮損 | 紅、熱、丘疹、皰疹、糜爛、滲液或膿液 | 苔蘚變樣、色素沉著,結(jié)痂、皺裂、萎縮、疤痕、或伴脫髮指甲變化 |
病因 | 風、濕、熱、蟲、毒 | 血瘀、血虛風燥、肝腎不足 |
虛實 | 實證為主 | 虛證為主 |
內(nèi)臟聯(lián)繫 | 心、脾、肺 | 肝、腎 |
預後 | 病程短,一般多佳 | 病程長,有的有生命危險 |
治則 | 以疏風、清熱、解毒、利濕、殺蟲為主 | 以活血祛瘀、養(yǎng)血祛風、補益肝腎、調(diào)攝衝任為主 |
治療
內(nèi)治
治則 | 方劑舉例 | 常用藥物 | 適應證 | |
---|---|---|---|---|
疏風散寒 | 桂枝湯、麻黃湯 | 荊芥、防風、桂枝、麻黃、製川烏、羌活、生薑、蔥管等。 | 風寒證候。如風寒引起的癮疹、白叱?、凍瘡等。 | |
疏風清熱 | 桑菊飲、銀翹散 | 銀花、連翹、桑葉、杭菊、牛蒡、蟬衣、薄荷 | 風熱證候。如風熱引起的癮疹、白叱?、急性濕瘡發(fā)於頭面部或泛發(fā)全身者、藥物性皮炎中麻疹樣型及猩紅熱樣型。 | |
清熱利濕 | 茵陳蒿湯、龍膽瀉肝湯、萆解滲濕湯、六一散 | 茵陳、蒲公英、山梔、黃柏、地骨皮、車前草、龍膽草、土大黃、萆解、生米仁、土茯苓 | 濕熱和暑濕證。如腸胃濕熱。 | |
清熱解毒 | 黃連解毒湯、犀角地黃湯、化斑解毒湯 | 過敏性、化膿性 | 蒲公英、銀花、連翹、山梔、苦參、黃芩、黃柏、黃連 | 熱毒證候。如急性濕瘡、藥物性皮炎、膿包瘡、熱瘡、蛇串瘡、皮膚結(jié)核、座瘡、白屑風、紅斑性狼瘡、血熱型銀屑病等。 |
病毒性 | 板藍根、大青葉、紫草、馬齒莧 | |||
皮脂腺分泌過多 | 黃芩、魚腥草、野蕎麥、百部 | |||
自體性免疫性 | 蛇舌草、蛇六谷、蛇莓、鹿銜草、土茯苓 | |||
出血性 | 生地、赤芍、丹皮、水牛角、人造牛黃粉(吞服) | |||
活血祛瘀 | 桃紅四物湯、血府逐瘀湯 | 桃仁、紅花、當歸、赤芍、川芎、三稜、莪朮、地虌蟲、落得打、槐花、益母草、雷公藤 | 血瘀證候,如蠣殼狀銀屑病、小腿靜脈曲張性濕瘡、白癜風、疤痕疙瘩等。 | |
殺蟲驅(qū)蟲 | 烏梅丸 | 使君子、檳榔、雷丸、鶴_、百部、烏梅、苦楝根皮 | 寄生蟲引起的蕁麻疹、蟲斑等 | |
平肝潛鎮(zhèn) | 天麻鉤藤飲 | 牡蠣、磁石、珍珠母、代赭石、鉤藤、石決明、地龍。 | 血虛肝旺證候,或疣類皮膚病,或由皮膚病所致的神經(jīng)痛。 | |
化痰軟堅 | 二陳湯、香貝養(yǎng)營湯 | 半夏、陳皮、南星、白芥子、夏枯草、昆布、海藻、貝母 | 痰凝結(jié)塊證,如皮下結(jié)節(jié)、皮膚結(jié)核、皮膚腫塊性疾病。 | |
滋陰降火 | 大補陰丸、知柏八味丸 | 生地、玄參、麥冬、天冬、枸杞子、龜板、虌甲、知母、黃柏、蛇舌草 | 系統(tǒng)性紅斑性狼瘡、皮膚結(jié)核、座瘡、白屑風、斑禿 | |
養(yǎng)血潤燥 | 四物湯、地黃飲子 | 生地、熟地、當歸、川芎、赤芍、白芍、小胡麻、雞血藤、女貞子、桑椹子、蜂蜜 | 有苔蘚樣變或僅見乾燥郭屑者。如慢性濕瘡、牛皮癬、白?、斑禿等。 | |
健脾利濕 | 參苓白朮散、除濕胃苓湯 | 黨參、白朮、山藥、茯苓、扁豆、豬苓、苡仁、白蘚皮、滑石、澤瀉、萆解 | 四肢部慢性皮膚病而有糜爛滲液者。 | |
溫補腎陽 | 附桂八味丸、二仙湯 | 仙茅、仙靈脾、巴戟肉、鎖陽;菟絲子、補骨脂、狗脊、附子、肉桂、黨參、黃耆 | 脾腎陽虛證候。對長期服用激素,滿月臉、浮腫、苔薄質(zhì)淡邊有齒痕的患者,有明顯效果。 | |
養(yǎng)陰生津 | 增液湯、益胃湯 | 生地、沙參、麥冬、鮮石斛、天花粉、玉竹、玄參 | 陰傷胃敗證。如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穩(wěn)定期,座瘡、藥物性皮炎中的剝脫性皮炎。 | |
溫陽通絡 | 陽和湯、獨活寄生湯 | 桂枝、麻黃、鹿角、製川烏、紅花、羌活、獨活、絡石藤、桑枝、牛膝 | 寒濕阻絡證。如雷諾氏癥、風寒型蕁麻疹癥、嚴重凍瘡等。本法臨床很少應用。 |
外治
外用藥物劑型
劑型 | 作用 | 適應證 | 常用藥 | 用法 |
---|---|---|---|---|
溶液 | 清潔、止癢'、退腫、收斂、清熱解毒 | 急性皮膚病紅腫,滲出較多或膿性分泌物多的皮損,或伴輕度痂皮性損害。如急性濕瘡、接觸性皮炎、藥物性皮炎中的固定紅斑型。 | 蒲公英、野菊花、苦參、葎草、生地榆、馬齒莧、茶葉、香樟木等。 | 清潔皮損表面,開放式或封閉式濕敷,再覆以油紙或凡士林紗布,並以繃帶包紮,每隔4~5小時調(diào)換一次。 |
粉劑 | 保護、吸收、蒸發(fā)、乾燥、止癢、減輕外界對皮膚摩擦 | 無滲液的急性或亞急性皮炎,如痱子、膿包瘡等。禁用於皮損糜爛面。 | 青黛散、六一散、九一丹、枯礬粉、止癢撲粉等。 | 每日3~5次,撲患部。 |
洗劑 | 水和粉(30~50%)混合而成。消炎、止癢、保護、乾燥 | 同粉劑,一般不用於毛髮部位 | 三黃洗劑、爐甘石洗劑、硼酸洗劑、顛倒散洗劑、青黛散洗劑(青黛散3份加冷開水7份) | 每日3~5次,用毛筆蘸後搽塗患部。 |
酊劑 | 清熱、殺菌、止癢 | 手癬、足癬、甲癬、體癬、牛皮癬等 | 一號癬藥水、複方土槿皮酊、5%水楊酸酒精等。 | 每日2~3次,擦患部。 |
軟膏 | 保護皮膚、潤滑瘡面、殺菌、止癢、去痂 | 一切慢性皮膚病具有結(jié)痂、皺裂、苔蘚樣變等皮損。如慢性濕瘡、牛皮癬、脫屑型手、足癬、皺裂等病。 | 青黛膏、瘋油膏、5%水楊酸軟膏、複方糠餾油軟膏、雄黃膏、10%硫磺軟膏 | 每日外擦2~3次,或塗於紗布上敷貼患處。 |
油劑 | 保護潤滑、止癢、乾燥 | 亞急性皮膚病,具糜爛、鱗屑、膿包等皮損,如濕瘡、膿包瘡等。 | 青黛散、三石散、蠶豆莢灰等用麻油調(diào)成薄糊狀、糠鋅油等。 | 每日外擦2~3次。 |
外用藥物劑型選擇應用
皮膚損害 | 應選劑型 | 皮膚損害 | 應選劑型 |
---|---|---|---|
斑 | 洗劑、軟膏 | 痂 | 油劑、軟膏 |
丘疹 | 洗劑 | 抓痕 | 洗劑 |
水泡 | 粉劑、洗劑 | 鱗屑 | 油劑、軟膏 |
膿泡 | 粉劑、洗劑 | 麋爛 | 溶液濕敷(用於滲液多) |
結(jié)節(jié) | 軟膏(金黃膏、玉露膏) | 皺裂 | 洗劑(用於滲液較少) |
風團 | 洗劑 | 苔蘚變樣 | 軟膏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guān)文章
-
沒有相關(guān)疾病
- 網(wǎng)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nèi)容只代表網(wǎng)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guān)!) 【發(fā)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政策法規(guī)
- 醫(yī)學考試
- 醫(yī)藥資訊
- 結(jié)石研究
- 課題研究
- 培訓教學
- 科技成果
- 歷代名醫(yī)
- 耳穴知識
- 中醫(yī)典故
- 中醫(yī)詞典
- 中醫(yī)診斷
- 中醫(yī)經(jīng)絡
- 中醫(yī)腧穴
- 中醫(yī)名方
- 中醫(yī)臨床
- 中醫(yī)保健
- 中醫(yī)養(yǎng)生
- 孕育保健
- 男性保健
- 女性保健
- 老年保健
- 嬰兒保健
- 新婚保健
- 藥膳食療
- 祖?zhèn)髅胤?/a>
- 民間偏方
- 中藥詳解
- 護理技術(shù)
- 草藥圖譜
- 人體圖譜
- 不孕不育
- 燒傷燙傷
- 祛病靈符
- 療疾手印
- 性學文獻
- 學術(shù)爭鳴
- 中醫(yī)教育
- 中醫(yī)特色
- 中醫(yī)歷史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jié)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jié)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guān)節(jié)炎]膝關(guān)節(jié)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jié)石][圖文]腎結(jié)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