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血
血由胃和食道而來,經口吐出,血色紅或紫黯,常夾有食物殘渣,稱為吐血,也稱為嘔血。常見于西醫的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肝硬化、胃癌等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吐血治療的診斷要點 |
|
吐血治療的辨證分析 |
吐血多因熱傷胃絡,或脾虛失攝,或胃絡瘀阻等導致血不循經,溢于脈外而成。臨證需分辨虛實。實證多由于熱(胃熱及肝火),虛證多屬于脾氣虛弱。臨床一般屬熱者居多。治以清熱、瀉火、降逆、涼血止血,或益氣攝血為法。忌用升散燥熱,以免血隨氣火上逆而加重出血。 |
吐血治療的辨證論治 |
胃熱型 【證見】 脘腹脹悶或作痛,吐血鮮紅或紫暗,口臭、口干,大便色黑。舌紅苔黃,脈滑數。 【治法】 清胃瀉火,化瘀止血。 【方藥】 1.主方瀉心湯(張仲景《金匱要略》)加味 處方:大黃15克,黃連10克,黃芩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紫地寧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水調服。 (2)血寧沖劑每次1包,每日3次。 (3)云南白藥每次1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寧血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紫珠草、地榆各30克,降香、大黃各12克。水煎服。 (2)生大黃粉(胡熙明等《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生大黃粉,每次3克,每日3次。溫水送服。 (3)四黃湯(賴天松等《臨床奇效新方》) 處方:生大黃粉15份,黃連9份,生地黃30份,生黃芪15份,生甘草6份。上藥研細末過20目篩后混和,分30克包裝備用。取四黃粉30克,加水200毫升,煮沸2分鐘,過濾去渣涼服,每日1包,分2次服,重癥每日2包,分4次服,5日為1個療程。 肝火型 【證見】 吐血鮮紅或帶紫,口苦脅痛,心煩易怒。舌紅絳,脈弦數。 【治法】 瀉肝清胃,涼血止血。 【方藥】 1.主方龍膽瀉肝湯(李杲《蘭室秘藏》)加減 處方:龍膽草12克,梔子10克,黃芩10克,牡丹皮9克,生地黃15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參照胃熱型中成藥。 3.單方驗方 (1)清肝涼血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梔子15克,白芍12克,龍膽草12克,茜根12克,紫珠草30克,甘草5克。水煎服。 (2)三七郁金湯(《中醫雜志》) 處方:三七9克,郁金10克,熟大黃10克,牛膝10克。水煎服,每日2劑。 脾虛型 【證見】 吐血反復發作,時輕時重,面色萎黃,神疲乏力,心悸氣短,大便色黑。舌淡苔白,脈細弱。 【治法】 健脾益氣,攝血。 【方藥】 1.主方歸脾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黨參18克,黃芪15克,白術12克,茯苓12克,當歸9克,炒地榆15克,白及lO克,阿膠12克(烊化),血余炭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歸脾丸,每次9克,每日3次。 (2)紫地寧血散,每次2瓶(8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益氣止血湯(劉國普驗方) 處方:黨參18克,炒白術15克,茯苓12克,黃芪20克,血余炭10克,炒地榆15克,白及12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 (2)止血合劑(《上海中醫藥雜志》) 處方:白芍12克,炙甘草9克,炙海螵蛸12克,白及12克,槐花15克,地榆15克,蒲黃15克,仙鶴草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l劑。 |
吐血治療的其他療法 1. 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加局部選穴刺激治療) |
2.飲食療法 (1)紫珠草煎:紫珠草60克,水煎取汁,加入適量蜂蜜,分2次服。適用于胃熱及肝火所致出血。 (2)黃芪阿膠燉瘦肉:黃芪15克,阿膠12克,豬瘦肉100克,加水適量隔水燉服。適用于脾虛出血。 3.預防調護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