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蟲病
蛔蟲病是指蛔蟲寄生于人體腸道所引起的疾病。臨床常見臍周疼痛,食欲反常,面黃肌瘦等癥狀。蛔蟲上竄膽道,發生脅腹劇痛,而為蛔厥;紫x集結成團,常可引起腸道梗阻而并發關格。
蛔蟲病治療的診斷要點 |
|
蛔蟲病治療的辨證分析 |
蛔蟲病是由于誤食沾有蛔蟲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潔食物而引起;紫x寄生在腸道,擾亂脾胃運化功能,從而出現各種癥狀。因蛔蟲性動好竄,又好團聚,故常見上竄膽道,發生脅腹劇痛,而成蛔厥;紫x集結成團,阻塞腸道,使氣血流行不利,則引起腹痛等,甚則并發“關格”。 治療應根據病程的輕重緩急,采用驅蟲、安蛔、調理脾胃等法。因蛔蟲聞甘即起,聞酸即止,聞苦即定,聞辛則頭伏而下,故臨床上可針對蛔蟲的這一特性遣方用藥。 |
蛔蟲病治療的辨證論治 |
蛔蟲證 【證見】 臍周腹痛,時作時止,胃脘嘈雜,能食而瘦,睡間磨牙,流涎,經常鼻癢,或面部有白色蟲斑,眼白上有藍點。 【治法】 驅蛔,健運脾胃。 【方藥】 1.主方化蟲丸(汪昂《醫方集錦》)加減 處方:使君子、蕪荑、鶴虱、苦楝根皮、檳榔各15克,烏梅10克,廣木香6克(后下)。水煎服。 驅蟲以后,可給予香砂六君子湯或參苓白術散等健運脾胃。 2.中成藥 (1)復方鷓鴣菜散,每次5包,每日1次,連服3日。 (2)化蟲丸,每次5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 (1)苦楝根皮煎:苦楝根皮30克,水煎服,連服2日。 (2)驅蛔湯:榧子肉、使君子、烏梅、苦楝根皮各15克。水煎服。 蛔厥證 【證見】 突然脅腹劇痛陣陣,痛引肩背,惡心嘔吐,甚則吐蛔,汗出肢冷,脈沉弦或沉伏。 【治法】 緩急安蛔,先安蛔止痛,后驅蟲和胃。 【方藥】 1.主方烏梅丸(張仲景《傷寒論》)加減 處方:烏梅12克,黃連、黃柏各10克,熟附子、干姜各6克,細辛5克,肉桂3克,延胡索12克,枳殼12克,白芍15克,廣木香6克(后下)。水煎服。 若蟲靜厥回,臨床癥狀消失,當再用驅蛔劑治之,蟲驅后再調理脾胃。 2.中成藥烏梅安胃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 (1)熱醋(方藥中等《實用中醫內科學》) 處方:熱醋60克,加川椒少許,1次內服。 (2)麻油(王文亮《新中醫》1982.10) 處方:麻油50毫升,花椒9克,以油炸花椒至黑,去椒,待溫頓服。 關格證 【證見】 腹中劇痛,脹痛攻撐,嘔吐,大便不通,無矢氣,腹部按之有塊。苔黃膩,脈弦。 【治法】 通里攻下 【方藥】 1.主方大承氣湯(張仲景《傷寒論》)加味 處方:大黃15克,芒硝、厚樸、枳實各12克,萊菔子15克,桃仁10克,赤芍12克,烏梅10克。水煎服。 2.單方驗方 (1)蜂蜜30克,麻油50毫升;旌虾,加人0.9%食鹽水100毫升,攪勻,加溫,頓服。每日1—2劑。 (2)大黃烏梅湯(胡熙明《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處方:烏梅、大黃各30克,干姜20克,蜂蜜100克。加水共煎,去渣,頻服,每日1~2劑。 |
蛔蟲病治療的其他療法 |
1.外治法 4.預防護理 |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