顫證
顫證又稱振掉、顫振、震顫,是以頭部或肢體搖動、顫抖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病證。輕者僅有頭搖或手足微顫,重者頭部震搖大動,甚至有痙攣扭轉樣動作,兩手及上下肢顫動不止,或兼有項強,四肢拘急。西醫的某些椎體外系疾病所致的不隨意運動如震顫性麻痹、舞蹈病、手足緩動癥等,可參照本證辨證論治。
顫證治療的診斷要點
顫證治療的辨證分析
本證多由肝腎陰虧,氣血不足,筋脈失養,虛風內動而致;或風火挾痰,互阻絡道而成。
臨床當分標本、虛實。肝腎不足,氣血虛弱者為虛,風火挾痰者為實。如虛實相兼為病者,多以肝。腎陰虧,氣血不足為病之本,風痰為病之標。治以益腎調肝,補氣養血,清化痰熱,兼以熄風等為治療本病之法。
顫證治療的辨證論治
肝腎虧虛型
【證見】 顫振不愈,兼見頭暈目眩,耳鳴,失眠多夢,腰酸腳軟,肢體麻大,呆傻健忘,筋脈拘緊,動作笨拙。舌體偏瘦,舌質暗紅少苔,脈細弦或沉細弦。
【治法】 滋補肝腎,育陰熄風。
【方藥】
1.主方大定風珠(吳鞠通《溫病條辨》)加減
處方:干地黃、麥冬、沙參各15克,阿膠12克(烊化),枸杞子15克,龜板、鱉甲、白芍、牡蠣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六味地黃丸,每次9克,每日3次。
氣血兩虛型
【證見】 顫振日久,面色無華,神憊乏力,頭暈眼花。舌淡胖有齒印或暗淡,脈細弱。
【治法】 益氣養血,熄風活絡。
【方藥】
1.主方八珍湯(薛己《正體類要》)加減
處方:黨參15克,白術、茯苓、當歸12克,熟地黃18克,川芎6克,白芍15克,天麻10克,丹參20克,石決明30克,大棗5枚。水煎服。
2.中成藥八珍丸,每次9克,每日3次。
痰熱動風型
【證見】 顫振或輕或重,尚可自制,常兼胸脘痞悶,痰稠色黃,頭暈口干。舌苔黃稠,脈弦滑數。
【治法】 清熱化痰,平肝熄風。
【方藥】
1.主方導痰湯(嚴用和《濟生方》)加減
處方:法半夏15克,橘紅6克,茯苓、枳實、膽南星、竹茹、梔子、黃芩各12克,天麻、鉤藤、石決明各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藥猴棗散,每次1支,每日3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