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后咳喘

【概述】
產婦在產褥期,因起居不慎或因瘀血上犯或產時耗血等因素導致咳喘的,稱為“產后咳喘”。如因瘀血犯肺或產時耗血而致咳喘,慎防發為急證,應予重視,積極治療,必要時中、西醫綜合救治。
【病因病理】
1.風寒犯肺 產后氣虛,衛陽不固,皮毛不充,腠理失密,風寒外邪乘虛侵襲于肺,肺失宣降,發為咳喘。
2.瘀血犯肺 產后瘀血停滯,上犯于肺,肺氣失于宣降,發為咳喘。
3.陰虛肺燥 產時失血過多,耗氣傷陰,陰虛生熱,上灼肺絡,而致咳嗽。
4.氣虛 多因產時失血過多,營血突然暴脫,以致營陰不能為衛陽內守,故致孤陽上越,氣脫作喘。
【診斷要點】
1.產前無咳喘病證,在產褥期發生的咳、喘,或咳喘病證的,本節統稱為咳喘。
2.發生咳喘應作肺部聽診和肺部X線透視或攝片,以了解咳喘的病因和程度。并作血常規檢查,了解肺部有無感染及其程度。
3.如見氣脫作喘者須測血壓和心功能檢查,了解出血情況,以防虛脫亡陽。
4.如考慮瘀血犯肺者,應排除慢性羊水栓塞。
【辯證分型】
1.風寒 新產后咳喘痰多,色白黏稠,惡寒發熱,鼻流涕。苔薄白,舌淡紅,脈浮滑。
2.血瘀 新產后咳喘氣急,痰少黏稠,胸膈脹問。苔薄白,舌質黯紅,脈弦滑。
3.肺燥 新產后干咳少痰或無痰,咽干,伴有午后潮熱,顴赤。舌紅少津無苔,脈細數。
4.氣虛 新產后氣喘,急促不安,汗出不止。苔薄白,舌淡紅,脈虛浮無根(此型有產后大出血病史,診斷時須了解出血是否已止)。
【分型治療】
1.風寒治法:疏風散寒,宣肺平喘。
方藥:參蘇飲加減。
黨參9克 葛根10克 前胡10克 制半夏10克 茯苓12克 旋覆花10克 紫蘇葉9克科殼9克 陳皮6克 桔梗9克 炙甘草5克 生姜4片 大棗5枚加減:惡寒無汗者,加麻黃9克、光杏仁9克、桂枝6克、白芍9克,去葛根、蘇葉;如見惡寒發熱,無汗,咳喘,吐清稀痰涎,頭身疼痛嘔吐,口渴喜熱飲等癥狀者,加麻黃9克、芍藥9克、細辛3克、桂枝6克、五味子3克,去蘇葉、葛根;惡露下行不暢伴腹痛者,加服益母膏2~3匙,紅糖沖服。
2.血瘀治法:化瘀止咳平喘。
方藥:生化湯加味。
當歸9克 川芎9克 紅花6克 桃仁10克杏仁10克 象貝10克 炙甘草5克 延胡索10克加減:惡露量少,下行不暢,下腹脹痛,舌質紫暗者,加生蒲黃15克(包煎)、赤石脂12克、川牛膝10克、益母草30克、木香9克;咳喘氣急者,加蘇子梗(各)9克、炙批把葉9克(包煎)、郁金9克、茺蔚子12克、烏藥9克、炮姜6克;下腹脹痛者,加失笑散12克(包煎)。
3.肺燥治法:滋陰清肺止咳。
方藥:沙參麥冬湯加減。
沙參12克 麥冬12克 玉竹6克 生甘草3克 桑葉5克 生扁豆6克 天花粉5克 益母草12克 阿膠9克(烊沖)五味子5克加減:下腹脹痛者,加川??子 10克、延胡索 12克、蒲公英15克、炮姜6克;午后潮熱者,加地骨皮9克、銀柴胡9克;大便干結者,加光杏仁9克、桃仁9克;尿少色赤者,加鮮生地15克、澤瀉9克、鮮石斛12克、太子參15克。
4.氣虛治法:補氣平喘。
方藥:參附湯加味。
厥脫氣喘脈微細者,急服參附湯:制附子9克(先煎)、紅參9克(另煎沖),隨時飲服。
如汗出淋漓者,用參附湯加減:制附子9克(先煎)、紅參9克(另煎沖服)、煅牡蠣30克(先煎)、煅龍骨30克(先煎)、仙鶴草60克,頻服,以回陽救逆。
待厥脫癥狀好轉后,用八珍湯合六味地黃湯加減:紅參9克(另煎)、當歸10克、熟地12克、麥冬10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12克、阿膠6克(烊沖)、荊芥穗5克、肉桂3克(后下),以調補氣陰。
【中成藥】
1.吉林參粉 用于厥脫急救。2小時1次,每次吞服2~3克,癥情好轉后,延長服藥間隔時間。
2.生脈飲 每日3次,每次2支,口服。用于氣陰兩虛者。
3.川貝粉 每日3次,每次1克,吞服。用于咳而痰稠者。
4.川貝粉3克、生梨1只、冰糖適量,隔水蒸服。用于陰虛久咳。
5.川貝批把膏 每日3次,每次2匙,沖服。用于久咳咯痰不暢者。
6 生化湯 每日3次,每次30毫升,沖服。用于血瘀者,可與止咳平喘藥同服。
7.小青龍糖漿 每日3次,每次1~2支,口服。用于寒咳者。
【簡便方】
1.胡桃肉6克、人參6克,水煎頓服。用于產后氣喘。
2.蘇子15~20克,清水煎1碗。另燉人參9~15克,二者混合頓服。用于產后氣喘者。
3.百部根6克、桔梗6克、桑白皮12克、百合干9克、赤茯苓9克,水煎服。用于產后肺燥咳嗽者。
4.仙茅根30克,加豬肺1只,水煎服。治產后肺虛咳嗽。
【其它療法】
1.灸法 取期門穴,灸3壯,甚者增加為5~7壯。用于產后發喘,效果較好。
2.體針 取主穴肺俞、大椎、風門、定喘等穴。
配穴:咳嗽加尺澤、太淵;痰多加中院、足三里、豐隆。
留針20分鐘,每日1次,10次為l療程。用于產后咳嗽。
3.手針 取大淵穴,用l~1.5寸的28號毫針直刺,強刺激1~2分鐘。留針5分鐘或不留針。
4.穴位敷貼 大蒜搗爛成泥,置于傷濕止痛膏中心,晚上洗腳后貼在雙足涌泉穴,第2日早晨揭去,連貼3~5次。適用于風寒產后咳嗽。
5.佩帶法 荊芥、防風各1500克,細辛、川穹各200克,綠茶100克,皂角刺20克,將上藥烘干,共研粗末,混勻,紗布包裹成枕心,令患者側臥枕頭,適用于風寒患者。
6.五絕指針療法周身多經脈調理治療
【注意事項】
1.產后注意保暖,預防感寒咳嗽。
2.適當增加營養,多飲蛋白質和維生素類食品,增強抗病能力。
3.適當參加戶外體育活動,增強免疫功能。
4.產婦分娩后進入休養室,發現惡露少,伴腹痛腹脹者應引起重視,及早處理,防止敗血上沖犯肺。
5.醫護人員提高接生技術,正確判斷分娩方式,加強責任,加強產后巡視,預防和減少產后大出血的發生。
6.凡見血瘀和氣虛型咳喘應予重視,積極治療,必要時綜合搶救。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