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子癇
懷子而病癇,名子癇。子癇發作多在孕晚期或正值產時或產后。孕婦突然眩暈倒仆、抽搐或昏迷者,稱子癇,又稱妊娠癇證。子癇是由先兆子癇發展而來。先兆子癇往往出現子腫、子暈的病證,并見前驅癥狀,如頭暈、視物不清、上腹不適、胸悶嘔惡、面浮肢腫等。檢查可有高血壓、蛋白尿、水腫三大癥狀(或居其二),稱“先兆子癇”。中醫稱妊娠癇證,實際上包括了先兆子癇及子癇。先兆子癇與子癇是一個疾病發展的不同階段。
本病是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西醫稱之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重要課題。
先兆子癇、子癇的診斷要點
先兆子癇是在子暈、子腫的基礎上出現自覺癥狀,如頭暈頭痛、視物不清、煩躁不安,胸悶不適等。檢查可見血壓升高、水腫、蛋白尿三大癥狀或居其二。
在先兆子癇的基礎上出現突然抽搐或昏迷者,即可診斷為子癇,是最危重的階段。
應與癲癇及厥證相鑒別。
先兆子癇、子癇的辨證分析
孕婦肝腎或脾腎素虛,因孕重虛,陰血益虧,肝失濡養,則肝陽上亢,亢極風動;或水不濟火,心肝火盛。風助火威,風火相煽,發為子癇。或聚濕成痰,痰火交熾,蒙蔽清竅,也有火灼成瘀,瘀阻血行,臟腑失養發為子癇者。此病以臟腑虛損、陰血不足為本,風、火、痰、瘀為標。
子癇重在預防,在子腫、子暈、先兆子癇階段應積極治療,防止發展。一旦發生子癇,危及母體及胎兒性命,必須中西醫結合搶救。
先兆子癇、子癇的辨證論治
陰虛肝旺型
【證見】 妊娠中晚期,頭暈目眩,頭痛頭脹,耳鳴腰酸,口干咽躁,煩躁不安,手指發麻,尿少便秘。舌紅,有裂紋,脈弦滑數。
【治法】 滋陰養血,平肝潛陽。
【方藥】
主方杞菊地黃丸(董西園《醫級》)合二至丸(汪昂《醫方集解》)加味
處方:枸杞子15克,杭菊20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5克,山藥30克,白芍20克,赤芍15克,生地黃20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石決明30克,鉤藤15克。水煎服。
脾虛肝旺型
【證見】 妊娠中晚期,面目肢體浮腫,頭暈目眩或頭麻頭重,胸悶泛惡,納谷不香,神疲乏力,大便不實。舌淡胖,脈緩滑或弦滑。
【治法】 健脾行水,平肝潛陽。
【方藥】
主方 白術散(蔡玉美《全生指迷方》)加味
處方:白術30克,茯苓30克,大腹皮20克,陳皮6克,生姜皮15克,石決明30克,白芍20克,鉤藤15克,丹參15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
說明:上述兩個證型為先兆子癇階段。
肝風內動型
【證見】 孕晚期或正值產時或產后1~2日,頭暈頭痛,視物不清,煩躁不安,顏面潮紅,突發全身抽搐,牙關緊閉,甚則昏不知人。舌紅或絳,苔薄黃,脈弦滑數。
【治法】 平肝熄風止痙。
【方藥】
主方羚羊鉤藤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減
處方:羚羊角粉3克,鉤藤30克(后下15分鐘),桑葉15克,杭菊花15克,川貝母6克,竹茹20克,生地黃20克,白芍20克,茯神20克,甘草6克,全蝎10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水煎服。
對昏迷不醒者,可鼻飼給藥。或救醒后再服。
痰火上擾型
【證見】 妊娠晚期或產時或新產后,頭暈頭痛,胸悶泛惡,忽然倒仆,全身抽搐,口噤,昏不知人,氣粗痰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 清熱豁痰,開竅止痙。
【方藥】
主方萬氏牛黃清心丸(萬全《痘疹世醫心法》)加減
處方:天然牛黃0.3克(沖服),黃連9克,黃芩15克,梔子15克,郁金15克,礞石15克,天竹黃9克,全蝎9克,石菖蒲12克。水煎服。
說明:上述各證型,如出現面色黯滯,舌黯有瘀斑,則為挾瘀之征,可在原方中選加當歸、川芎、丹參、桃仁、紅花、益母草、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改善微循環。如反復抽搐,昏迷不醒者,需中西醫結合搶救,并注意血液、生化、心、肝、腎功能的檢測,防止酸中毒及臟腑功能衰竭。子癇常于抽搐后自然作產,且產程快,必須盡快做好分娩處理。若病情穩定,仍未作產,必要時可終止妊娠,產后仍需預防產后子癇的發生。
先兆子癇、子癇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抽搐者,針刺曲池、合谷、人中、承山、太沖。昏迷者,針刺人中、百會、涌泉、風池。
2.預防與調護 本病以預防為主。定期做好產前檢查,及時治療子腫、子暈及出現先兆子癇的各種癥候,防止進一步發展為子癇。一旦發生子癇,危及母體及胎兒,應做好有關護理。
本病是孕產婦及圍產兒死亡的主要原因,西醫稱之為妊娠高血壓綜合征,是中西醫結合研究的重要課題。
先兆子癇、子癇的診斷要點
先兆子癇、子癇的辨證分析
孕婦肝腎或脾腎素虛,因孕重虛,陰血益虧,肝失濡養,則肝陽上亢,亢極風動;或水不濟火,心肝火盛。風助火威,風火相煽,發為子癇。或聚濕成痰,痰火交熾,蒙蔽清竅,也有火灼成瘀,瘀阻血行,臟腑失養發為子癇者。此病以臟腑虛損、陰血不足為本,風、火、痰、瘀為標。
子癇重在預防,在子腫、子暈、先兆子癇階段應積極治療,防止發展。一旦發生子癇,危及母體及胎兒性命,必須中西醫結合搶救。
先兆子癇、子癇的辨證論治
陰虛肝旺型
【證見】 妊娠中晚期,頭暈目眩,頭痛頭脹,耳鳴腰酸,口干咽躁,煩躁不安,手指發麻,尿少便秘。舌紅,有裂紋,脈弦滑數。
【治法】 滋陰養血,平肝潛陽。
【方藥】
主方杞菊地黃丸(董西園《醫級》)合二至丸(汪昂《醫方集解》)加味
處方:枸杞子15克,杭菊20克,山茱萸15克,牡丹皮15克,山藥30克,白芍20克,赤芍15克,生地黃20克,女貞子20克,旱蓮草20克,石決明30克,鉤藤15克。水煎服。
脾虛肝旺型
【證見】 妊娠中晚期,面目肢體浮腫,頭暈目眩或頭麻頭重,胸悶泛惡,納谷不香,神疲乏力,大便不實。舌淡胖,脈緩滑或弦滑。
【治法】 健脾行水,平肝潛陽。
【方藥】
主方 白術散(蔡玉美《全生指迷方》)加味
處方:白術30克,茯苓30克,大腹皮20克,陳皮6克,生姜皮15克,石決明30克,白芍20克,鉤藤15克,丹參15克,益母草15克。水煎服。
說明:上述兩個證型為先兆子癇階段。
肝風內動型
【證見】 孕晚期或正值產時或產后1~2日,頭暈頭痛,視物不清,煩躁不安,顏面潮紅,突發全身抽搐,牙關緊閉,甚則昏不知人。舌紅或絳,苔薄黃,脈弦滑數。
【治法】 平肝熄風止痙。
【方藥】
主方羚羊鉤藤湯(俞根初《通俗傷寒論》)加減
處方:羚羊角粉3克,鉤藤30克(后下15分鐘),桑葉15克,杭菊花15克,川貝母6克,竹茹20克,生地黃20克,白芍20克,茯神20克,甘草6克,全蝎10克,赤芍15克,丹參15克。水煎服。
對昏迷不醒者,可鼻飼給藥。或救醒后再服。
痰火上擾型
【證見】 妊娠晚期或產時或新產后,頭暈頭痛,胸悶泛惡,忽然倒仆,全身抽搐,口噤,昏不知人,氣粗痰鳴。舌紅,苔黃膩,脈弦滑。
【治法】 清熱豁痰,開竅止痙。
【方藥】
主方萬氏牛黃清心丸(萬全《痘疹世醫心法》)加減
處方:天然牛黃0.3克(沖服),黃連9克,黃芩15克,梔子15克,郁金15克,礞石15克,天竹黃9克,全蝎9克,石菖蒲12克。水煎服。
說明:上述各證型,如出現面色黯滯,舌黯有瘀斑,則為挾瘀之征,可在原方中選加當歸、川芎、丹參、桃仁、紅花、益母草、赤芍等活血化瘀之品,以改善微循環。如反復抽搐,昏迷不醒者,需中西醫結合搶救,并注意血液、生化、心、肝、腎功能的檢測,防止酸中毒及臟腑功能衰竭。子癇常于抽搐后自然作產,且產程快,必須盡快做好分娩處理。若病情穩定,仍未作產,必要時可終止妊娠,產后仍需預防產后子癇的發生。
先兆子癇、子癇的其他療法
1.針灸療法 抽搐者,針刺曲池、合谷、人中、承山、太沖。昏迷者,針刺人中、百會、涌泉、風池。
2.預防與調護 本病以預防為主。定期做好產前檢查,及時治療子腫、子暈及出現先兆子癇的各種癥候,防止進一步發展為子癇。一旦發生子癇,危及母體及胎兒,應做好有關護理。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