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疫毒痢
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常發于夏秋季節,以2~7歲兒童為多見。臨床以發病急驟,壯熱、抽搐、昏迷為主要癥狀。相當于西醫的中毒性菌痢。
兒童疫毒痢診斷要點
有流行病史及飲食不潔史。本病來勢急暴,往往未見下痢而突然壯熱、抽搐、神志昏迷、四肢厥冷、脈數或細弱無力等癥狀出現。
本病應與小兒暑溫作鑒別。小兒暑溫亦發生在夏秋季,也有高熱、抽搐、昏迷,但其高熱不在第一天,并且始終無膿血便。
實驗室檢查:大便鏡檢見大量膿細胞或紅、白細胞及巨噬細胞;大便培養可找到痢疾桿茵。
兒童疫毒痢辨證分析
濕熱疫毒之邪從口入腹,蘊伏腸胃,如邪正俱盛者,則濕從熱化,熱盛化火,內竄營分,進迫厥陰、少陰,則可出現壯熱、神昏、抽風的邪實內閉;若正不敵邪或在閉厥的同時元氣不支,則可出現面色蒼白、四肢厥冷、汗出不溫之脫證。
本病之辨證應分清證之輕重。如僅有高熱,而驚厥輕微短暫,神志尚清楚,則病情較輕;若持續抽風,深度昏迷,面色蒼灰,口唇青紫,呼吸深淺不勻,脈象細數無力,或嘔吐咖啡狀物,此為險惡證候。
本病總的治療原則:閉者宜開、宜泄、宜清,脫者當以固脫救逆。
兒童疫毒痢辨證論治
毒邪內閉
【證見】 突然高熱,惡心嘔吐,煩躁譫妄,甚則反復驚厥,神志昏迷,或痢下膿血,小便黃赤,或雖未見下痢癥狀,但肛檢有膿血便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腸解毒,瀉火開閉。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加減
處方:黃連10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白頭翁10克,秦皮10克,馬齒莧15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2劑。
昏迷驚厥者,加鉤藤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研服至寶丹半粒。壯熱不退者,加寒水石15克、紫雪散1.5克(吞)。惡心嘔吐者,加玉樞丹3克,分2次吞服。大便量少,或無糞便,肚腹作脹者,加生大黃10克(后下)、枳實10克。
2.中成藥
(1)黃連解毒丸,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
(2)瀉痢寧,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3)治痢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4)香連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菌痢湯(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
處方:白頭翁20克,秦皮10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黃連5克,木香5克(后下),葛根15克,檳榔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劑。
內閉外脫
【證見】 面色蒼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溫,脈細數無力,皮膚見有花紋,口唇紫紺,或口吐咖啡狀物,呼吸淺促,節律不勻,目光無神,神志不清。
【治法】 扶正固脫,潛陽熄風。
【方藥】
1.主方參附湯(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減
處方:人參6克(另燉),熟附子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汗出不溫或抽搐者,加龍骨、牡蠣各30克(先煎)。呼吸淺促不勻者,加五味子10克、山茱萸15克。口唇青紫、舌黯紅者,加桃仁lO克、紅花6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大便有膿血者,加白頭翁10克、苦參10克、葛根15克。若病情好轉后,則按治痢法則隨證施治。
2.中成藥
(1)人參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人參北芪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參附龍牡救逆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人參6克,附子6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兒童疫毒痢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大黃適量,研為細末,過篩,醋調為膏,用紗布包裹,敷于神闕穴。一日一換,直至病愈。
(2)苦參適量,烘干研為細末,過篩。每次6~8克,用開水調為膏,紗布包裹,敷于神闕穴。一日一換,直至病愈。
2.針灸療法 高熱驚厥者,針人中、百會、內關、風池穴,中強刺激。如見脫證,針人中、中沖穴,采用間歇性刺激法,進針后每隔4-5分鐘捻針1次,并可同時艾灸氣海、百會。呼吸不整者,可頻頻針刺會陰穴。
3.推拿療法 推大腸、分陰陽,推上三天、退下六腑,揉龜尾,推下七節,推上七節。
4.飲食療法 馬齒莧粥:馬齒莧500克,粳米100克。馬齒莧洗凈,搗爛后過濾取汁,與粳米煮成稀粥,分次食用,主治濕熱赤白痢。
馬齒莧綠豆湯:馬齒莧200克(干品50克),綠豆100克,洗凈后共煎湯,頓服,連服3~4日。主治濕熱赤白痢。
白頭翁飲:白頭翁50克,金銀花30克,木槿花30克,白糖30克。將前三味藥加水煎,取濃汁200毫升,加白糖溫服,每日3次。主治濕熱赤白痢及疫毒痢。
兒童疫毒痢診斷要點
兒童疫毒痢辨證分析
兒童疫毒痢辨證論治
毒邪內閉
【證見】 突然高熱,惡心嘔吐,煩躁譫妄,甚則反復驚厥,神志昏迷,或痢下膿血,小便黃赤,或雖未見下痢癥狀,但肛檢有膿血便者。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 清腸解毒,瀉火開閉。
【方藥】
1.主方黃連解毒湯(王燾《外臺秘要》)加減
處方:黃連10克,黃芩10克,黃柏10克,梔子10克,白頭翁10克,秦皮10克,馬齒莧15克,鳳尾草15克。水煎服,每日1-2劑。
昏迷驚厥者,加鉤藤1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研服至寶丹半粒。壯熱不退者,加寒水石15克、紫雪散1.5克(吞)。惡心嘔吐者,加玉樞丹3克,分2次吞服。大便量少,或無糞便,肚腹作脹者,加生大黃10克(后下)、枳實10克。
2.中成藥
(1)黃連解毒丸,口服,每次5~10克,每日2—3次。
(2)瀉痢寧,口服,每次3—6片,每日3次。
(3)治痢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4)香連丸,口服,每次3克,每日3次。
3.單方驗方菌痢湯(賴天松等《臨床方劑手冊》)
處方:白頭翁20克,秦皮10克,黃柏10克,黃芩10克,黃連5克,木香5克(后下),葛根15克,檳榔15克,白芍10克,甘草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2劑。
內閉外脫
【證見】 面色蒼白或青灰,四肢厥冷,汗出不溫,脈細數無力,皮膚見有花紋,口唇紫紺,或口吐咖啡狀物,呼吸淺促,節律不勻,目光無神,神志不清。
【治法】 扶正固脫,潛陽熄風。
【方藥】
1.主方參附湯(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加減
處方:人參6克(另燉),熟附子6克。水煎服,每日1—2劑。
汗出不溫或抽搐者,加龍骨、牡蠣各30克(先煎)。呼吸淺促不勻者,加五味子10克、山茱萸15克。口唇青紫、舌黯紅者,加桃仁lO克、紅花6克、當歸10克、川芎10克。大便有膿血者,加白頭翁10克、苦參10克、葛根15克。若病情好轉后,則按治痢法則隨證施治。
2.中成藥
(1)人參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
(2)人參北芪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參附龍牡救逆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
處方:人參6克,附子6克,龍骨30克,牡蠣30克,白芍10克,炙甘草10克。水煎服,每日1—2劑。
兒童疫毒痢其他療法
1.外治法
(1)大黃適量,研為細末,過篩,醋調為膏,用紗布包裹,敷于神闕穴。一日一換,直至病愈。
(2)苦參適量,烘干研為細末,過篩。每次6~8克,用開水調為膏,紗布包裹,敷于神闕穴。一日一換,直至病愈。
2.針灸療法 高熱驚厥者,針人中、百會、內關、風池穴,中強刺激。如見脫證,針人中、中沖穴,采用間歇性刺激法,進針后每隔4-5分鐘捻針1次,并可同時艾灸氣海、百會。呼吸不整者,可頻頻針刺會陰穴。
3.推拿療法 推大腸、分陰陽,推上三天、退下六腑,揉龜尾,推下七節,推上七節。
4.飲食療法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