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厭食
厭食是指小兒較長時期見食不貪,食欲不振,甚則拒食的一種常見的病證。西醫亦稱為厭食。
兒童厭食診斷要點
長時期的食欲不振、拒食,常伴有面色萎黃、形體消瘦。
有飲食不節,或喂養不當,以及挑食偏食的病史。若因外感或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現食欲不振者,則不屬本病范圍。
有條件者,可作微量元素檢查,常伴有鐵缺乏、鋅缺乏。
兒童厭食辨證分析
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平素飲食不節,或喂養不當,以及長時期偏食挑食,導致脾胃不和,受納運化失健。胃傷則不納,脾傷則不運,故患兒不思進食或食而不化。脾胃受傷,化源不足,則面色萎黃,形體消瘦。
辨證應辨病在脾或在胃。在胃者,以胃陰不足為主,證見厭食而口干多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在脾者,以脾運失健為主,證見厭食,面色少華,腹脹便溏,舌淡苔白。
總的治療原則為健運脾氣、養陰益胃。
兒童厭食辨證論治
脾失健運
【證見】 面色少華,不思納食,甚則拒食,形體偏瘦,或可見腹脹便溏。舌淡紅,苔白或薄膩,脈尚有力。
【治法】 和脾助運。
【方藥】
1.主方曲麥枳術丸(虞摶《醫學正傳》)加減
處方:白術10克,枳實10克,神曲lO克,麥芽10克,山楂10克,雞內金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枳術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小兒喜食片,口服,1-3歲每次2-3片,3-5歲每次3—5片,5歲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胃陰不足
【證見】 口干多飲,不喜進食,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舌質偏紅,苔多光剝少津,脈細。
【治法】 養胃育陰。
【方藥】
1.主方養胃增液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加減 處方:石斛10克,烏梅10克,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谷芽10克,麥芽10克。水煎服,每日l劑。
口干飲多者,加蘆根15克、生地黃10克。大便干結者,加全瓜蔞10克、火麻仁10克。
2.中成藥健身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石斛木瓜湯(肖旭騰驗方)
處方:石斛9克,木瓜9克,白芍9克,山藥9克,山楂5克,麥芽15克,白術6克,雞內金6克,烏梅9克,甘草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劑。
脾胃氣虛
【證見】 精神疲乏,面色萎黃,厭食拒食,如稍進飲食,則大便爛或夾有不消化之食物殘渣,容易出汗。舌淡紅,苔薄白,脈無力。
【治法】 健脾益氣。
【方藥】
1.主方參苓白術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扁豆15克,蓮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山藥15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大便臭穢或有不消化物者,加麥芽10克、山楂10克。動則汗出者,加黃芪15克、牡蠣30克(先煎)。
2.中成藥
(1)人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開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健脾消積湯(蔡化理《小兒難病回春新方》)
處方:白術12克,茯苓9克,雞內金12克,廣木香12克,白芍9克,延胡索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兒童厭食其他療法
1.外治法 將神曲、麥芽、山楂各10克,萊菔子、雞內金各5克,烘干后共研為細末,加淀粉1。3克,用開水調成糊膏,紗布包裹,于晚上敷神闕穴,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2.針灸治療 針刺四縫、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
3.推拿治療 刮四縫、捏脊、推三關、揉足三里、分推腹陰陽等穴。
4.飲食療法
益脾餅:白術30克,干姜6克,大棗250克,雞內金15克,面粉500克,植物油、鹽適量。將白術、干姜煎取汁200毫升,把紅棗煮熟去核后壓成棗泥,將雞內金磨成細粉與面粉、鹽和勻,再加入棗泥和藥汁揉成面粉團,在鍋內烙成餅,即可食用。
雞內金散:雞內金10克(磨成粉末),山楂10克,山藥15克,白術10克。用山楂、白術、山藥煎水,取汁沖服雞內金粉,服時可加糖調味。
兒童厭食診斷要點
兒童厭食辨證分析
本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平素飲食不節,或喂養不當,以及長時期偏食挑食,導致脾胃不和,受納運化失健。胃傷則不納,脾傷則不運,故患兒不思進食或食而不化。脾胃受傷,化源不足,則面色萎黃,形體消瘦。
辨證應辨病在脾或在胃。在胃者,以胃陰不足為主,證見厭食而口干多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在脾者,以脾運失健為主,證見厭食,面色少華,腹脹便溏,舌淡苔白。
總的治療原則為健運脾氣、養陰益胃。
兒童厭食辨證論治
脾失健運
【證見】 面色少華,不思納食,甚則拒食,形體偏瘦,或可見腹脹便溏。舌淡紅,苔白或薄膩,脈尚有力。
【治法】 和脾助運。
【方藥】
1.主方曲麥枳術丸(虞摶《醫學正傳》)加減
處方:白術10克,枳實10克,神曲lO克,麥芽10克,山楂10克,雞內金10克,茯苓10克,陳皮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1劑。
2.中成藥
(1)枳術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小兒喜食片,口服,1-3歲每次2-3片,3-5歲每次3—5片,5歲以上酌量增加,每日3次,溫開水送服。
胃陰不足
【證見】 口干多飲,不喜進食,皮膚干燥,缺乏潤澤,大便多干結。舌質偏紅,苔多光剝少津,脈細。
【治法】 養胃育陰。
【方藥】
1.主方養胃增液湯(江育仁等《中醫兒科學》)加減 處方:石斛10克,烏梅10克,北沙參10克,玉竹10克,白芍10克,甘草6克,谷芽10克,麥芽10克。水煎服,每日l劑。
口干飲多者,加蘆根15克、生地黃10克。大便干結者,加全瓜蔞10克、火麻仁10克。
2.中成藥健身片,口服,每次2—4片,每日3次。
3.單方驗方石斛木瓜湯(肖旭騰驗方)
處方:石斛9克,木瓜9克,白芍9克,山藥9克,山楂5克,麥芽15克,白術6克,雞內金6克,烏梅9克,甘草6克,砂仁3克(后下)。水煎服,每日l劑。
脾胃氣虛
【證見】 精神疲乏,面色萎黃,厭食拒食,如稍進飲食,則大便爛或夾有不消化之食物殘渣,容易出汗。舌淡紅,苔薄白,脈無力。
【治法】 健脾益氣。
【方藥】
1.主方參苓白術散(陳師文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減
處方:黨參10克,白術10克,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扁豆15克,蓮子15克,砂仁3克(后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山藥15克,大棗5枚。水煎服,每日1劑。
大便臭穢或有不消化物者,加麥芽10克、山楂10克。動則汗出者,加黃芪15克、牡蠣30克(先煎)。
2.中成藥
(1)人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2)開胃健脾丸,口服,每次3~6克,每日2次。
3.單方驗方健脾消積湯(蔡化理《小兒難病回春新方》)
處方:白術12克,茯苓9克,雞內金12克,廣木香12克,白芍9克,延胡索9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l劑。
兒童厭食其他療法
1.外治法 將神曲、麥芽、山楂各10克,萊菔子、雞內金各5克,烘干后共研為細末,加淀粉1。3克,用開水調成糊膏,紗布包裹,于晚上敷神闕穴,次晨取下。每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2.針灸治療 針刺四縫、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等穴。
3.推拿治療 刮四縫、捏脊、推三關、揉足三里、分推腹陰陽等穴。
4.飲食療法
疾病錄入:管理員 責任編輯:管理員
-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疾病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10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發表評論】
- 綠色通道
- 精彩推薦
- 最新推薦
[腎結石][組圖]不同成分腎結石的各種特點 09-16 [頸椎病][圖文]頸椎病患者自我頸部牽引時… 09-14 [遺精]益腎固精丸治遺精 08-28 [艾滋病]6類人群必須進行艾滋病檢測 08-15 [高血壓]高血壓導致動脈硬化后的癥狀 08-15 [遺精]正常男性遺精周期是多久? 08-08 [關節炎]膝關節炎的運動療法 08-07 [腎結石][圖文]腎結石不同成分的解說 07-21 [自閉癥]高功能自閉癥 07-21 [自閉癥]小兒自閉癥形成原因 07-21